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關愛學生,既做學生的良師,又做學生的益友,這是我擔任班主任的追求。我大膽摒棄傳統的師道尊嚴,時刻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贏得屬于自己的未來,讓班集體成為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溫馨港灣。怎樣使學生喜歡學習、熱愛學習,從而克服厭學、控輟保學、保障義務教育的普及呢?下面,我就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一、樹立良好的班風,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良好的班風,才能使每個學生踏實學習,不會厭學、逃課。但是,良好的班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開學初,我利用休息時間和學生一起布置教室,整理衛生,幾個月下來,學生們總是在我進教室之前把衛生打掃得干干凈凈。因為這已經是他們的習慣了。
由于班里學生來自不同地方,性格復雜,了解他們成了最大的困難。作業本成了我和學生交流的最好工具。一發現班里哪個不對勁,就在處理作業的時候詢問幾句,學生嘴里說不出來的事情,都寫在周記上或寫信給我,有些問題就在周記里得到及時的解決。幾周過去了,我已經是他們最好的朋友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是絕對沒有無可救藥的學生,所以要留住學生的心,必須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倍加珍惜。
我班有一名學生,成績差而且十分頑劣,但是我發現,每次掃除,他總是非常積極。之后,我找到班干部談話,并在班會上把他選為衛生委員。有了“官”,他的干勁大了,不但班里的衛生,就連學校的角角落落他都關心。后來,他被評為班里的優秀學生干部,在同學面前有了自信。我又找到他談話,告訴他真正的優秀學生應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他感到自己學習方面的不足,決心努力學習。在我們的共同幫助下,他的學習也漸漸跟上來了。就這樣,后進生在班里優秀生的幫助下找到了自信,所有學生都行動起來比著學,他們每個人都感受到自己在班里的價值。
二、關心“后進生”,做學生的貼心人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每個班都有“后進生”,他的不良行為會影響整個班級,甚至整個學校。如果家長或教師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怒斥、諷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采、歧視等態度對待他們的錯誤,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學生學習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課程設計和方法不完善,另一方面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尊重和理解后進生,他們才能把老師當成知已,暢談思想;老師也才能了解學生,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幫助他們,促使他們進步;只有尊重和理解后進生,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求知與進步的欲望;后進生并非一無長處,他們也有先進的方面,我們應當揚其所長,讓他們心靈深處有一個強大的自我,激發他們產生改變自己后進狀態的信心和勇氣;只有尊重和理解后進生,才能逐步消除他們的疑慮及自卑心理,喚起他們的自信心。
三、幫助后進生,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1.以德育人,讓后進生獲得成功感
作為一個后進生,成功對于他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談。那么,我們老師就要想方設法讓后進生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擁有成功的感覺。
(1)要求適度,不一概而論
要求過高,他們會認為高不可攀,望而卻步;要求過低,不利于培養后進生的學習毅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比如說背書,對后進生來說,只要求他們能把重點段落背下來就行了,不必強求他們背全篇。
(2)創設成功空間
上課時,經常性地、有意識地提一些相對簡單地、后進生通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如果回答錯了,鼓勵他們“再想想,你能做對的。”若說對了,及時表揚“你真聰明!”布置作業、練習時,分層次操作,減少數量、降低難度,使他們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能體會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快樂!
2.持之以恒,防止后進生的自滿感
有的后進生取得了一點成績,就認為自己很能干,就會生驕傲的情緒。這時,教師要及時給他們“打預防針”。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經歷醒悟、轉變、反復、穩定四個階段。因此,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們應該像對子女一樣愛護他們,要求他們,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嚴父之情,要愛的得體,嚴得適度。
教育轉化后進生工作,其實是幫助“這一個”同學,排除思想、行為和習慣上的障礙,趕上班級里的隊伍,達到所要求的標準,在人生道路上塑造好自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無微不至地關心自己的學生是一種本分,淡薄名利、潛心教學是一種職責。讓每一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基石,讓我們從關愛學生做起,不斷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