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探背景下,新的課程理念,什么樣的課是一節好的語文課呢?有一個怎樣的評價標準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關注。
一、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
“以學論教”是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因此,應以關注師生互動、關注學生的學情,以學生在課堂教育中呈現的幾種狀態作為評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
1.學生的情緒狀態。觀察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能否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并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否持續較長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在聽課中,大家也許會經常發現這種現象:上課教師自己講得激情揚溢、如癡如醉,而講臺下學生卻昏昏欲睡,這樣的課不是關注學生學習的課,不是好課。
2.關注學生是否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有經驗的老師從不把學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盼點燃的火把。因此,他們的教學活動設計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在他們的課堂里能聽到學生的獨到見解、能看到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要面向全體學生,用真情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大膽質疑、獨立思考,教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學生的交往狀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發奮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寬松和諧的環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戲或生動的情景來創設。教師形象生動、富于智慧的語言,一個含蓄的微笑、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一個激起學生強烈學習動機的探索活動,這些都能夠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出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二、關注教師
1.教材把握要準。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深入細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師能夠駕馭課堂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基本前提。每一節課都有值得研究與探索的重點和難點,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考綱要求,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尋求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化多為少,重點突出。
2.題目選擇要精。題不在多,而在于精,所選試題既能體現教學目標又能挖掘出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本的例題與習題上狠下功夫、仔細研究、認真揣摩。恰當地對其作變式和延伸,使其發揮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和一題多用的效果。有必要時也可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增加一些課外的營養劑。
3.教學方法要活。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保障。針對教學內容的不同,每節課課都有其獨特性,教師應根據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例如,分組討論法、競爭發言法等,旨在調動起學生的思維活躍性。
三、關注聽課者的狀態
如若聽課者始終被精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所吸引,精神專注,積極投入,沒有絲毫“累”的感覺,那么,這節課就無疑是一節好課。反之,聽者焦慮不安,時而交頭接耳,時而抬腕看表,等待著下課鈴聲響起,這樣的課就不能列為好課之列。
上一節課容易,上好一節好課不容易,讓我們行動起來,運用智慧的頭腦創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性化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