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有關課文復述的問題,其中高年級的目標中就有這樣的要求:要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復述,學習精讀、略讀、測覽,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可見培養學生的課文復述能力也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而筆者認為課文復述能力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傾聽能力,同時還能體現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此種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筆者卻發現了如下不重視復述能力培養的現象:
1.上課時舍不得花時間指導,以一兩句話帶過,把課文復述當作是課外作業,要求回家復述后給家長簽字。
2.把課文復述等同于寫作,為了考試時不丟分,要求學生把復述的內容寫下來,不給學生口頭復述的機會。
3.把課文復述等同于課文背誦,讓學生把要復述的內容背下來。
常此以往學生將喪失復述的興趣,從而造成學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發展的不平衡。現今重視培養學生的復述能力,毋庸置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 轉變老師的陳舊觀念,重視學生復述能力的培養
二、 激發學生的復述興趣,教給學生復述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復述興趣
復述課文與背誦課文不同但又有共同點,兩者都離不開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文中關鍵詞的把握,學生對此往往有為難情緒,因此激發興趣是重要一環。
復述課文時可以采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如:故事接龍、復述競賽、表演復述等。
(二)指導學生復述方法
1.一般復述。通常要求復述的文章故事性都是比較強的,所以引導學生給課文列提綱,記住課文主要情節,記住文中關鍵詞句,學生就不難復述課文了,另外再讓學生復述時注意詳略得當。
2.創造性復述。(1)擴充情節的創造性復述。有些課文的段落短小精悍,簡潔明了,作者往往只用幾個詞或幾句短語描繪出一個人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或者只用輕輕幾筆去描繪一種景色,去敘述一件事情。這種言簡意賅的文章,學生讀了以后往往會有文雖盡而意未窮的感覺;課文的字里行間也有許多可以供學生聯想、想象、思索的余地。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敘述的情節擴充得具體詳細些。(2)改變文章順序的創造性復述。這是打破原文敘述順序,重新改組課文結構的復述,如把順敘的改為倒敘,把倒敘的改為順敘,也是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好方法。(3)從文章側面進行創造性復述。有的課文因內容所需,在多線索中側重于一條線索來進行描寫。引導學生復述另外的線索,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培養想象力。(4)發展故事情節的創造性復述。有些課文的結尾,讀后給人遐想無窮。教學這樣的課文之后,我啟發學生設想幾種不同的、同時又符合原文事件發展的情節。如第五冊《小攝影師》這一課,小男孩沒有給高爾基照成相,他是多么懊悔啊!以后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我先提出“小男孩會再來嗎”這個問題,要求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讓他們聯系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根據。大多數同學認為小男孩再來的可能性較大,理由有二:一是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強烈,這一強烈的愿望促使他必然還會來;二是高爾基如此熱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來,仍然會受到高爾基的熱情接待。然后以《小男孩會再來》為題,讓學生當堂進行復述。這種復述訓練難度不大,又有課文為依據,學生說起來比較輕松。試舉一學生復述為例:“晚上,小男孩手里拿起照相機,氣喘吁吁地跑來了。到了大門口,他對秘書說:‘白天我忘了帶膠卷,沒有給高爾基同志照成相;現在我拿來了,請您放我進去,好嗎’秘書連忙把他放了進去。高爾基正坐在辦公室看報紙。小男孩走過去,對高爾基說:‘親愛的高爾基同志,我再來給您照相,好嗎’高爾基笑呵呵地說:‘好啊!’高爾基問小男孩:‘我這兒有膠卷,你為什么還要跑回家去拿呢’小男孩說:我們少先隊員不能拿別人的東西。’高爾基又按小男孩的要求在沙發上坐好,看報紙。相照好后,小男孩說:‘謝謝您,高爾基同志!’說完,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種發展情節的創造性復述,實際上就是續說故事訓練,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三、 課文復述的拓展
課文復述不僅鍛煉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當然復述還可以與其它語文形式相結合,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1.復述與作文教學相結合。(一定要遵循先說后寫的原則)
2.在復述的基礎上進行課本劇的表演。
3.復述與課外交際相結合,把復述的內容講給家人、鄰居等人聽并交流感受。
閱讀教學無小事,各項能力要培養,復述能力的培養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