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地發展,我地區以電教媒體技術為核心的教育也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期。電教媒體已進到我們的常態課,已成為我們時尚課的潮流。怎樣讓電教媒體成為小學語文課堂中最好的教學手段呢?從而改變以前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的現象。這是值得每位小學語文教師研究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電教媒體使師生雙邊活動充滿激情和活力,這是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由于我校藏族學生85%來至于農區和牧區,他們見識窄,生活經驗少。因此,必須通過運用電教媒體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非常形象、直觀、生動的學習情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努力達到看得見、聽得進、學得會、記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由于電教媒體具有文本、圖形、動畫、視頻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集成的優勢,信息容量大,表現形式靈活,又有非線性和交互性的特點,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環境,使他們產生了一種新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這種教學方式的目的在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怎樣讓電教媒體成為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最好手段呢?筆者有幾點膚淺的看法,現試論如后。
一、介入媒體、看準時機
電教媒體生動形象,易被感知并吸引學生,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但若使用不當,則畫蛇添足,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如何發揮其獨特優勢,使之真正融于整體教學之中,選擇適當的介入時機非常重要。一般地說,教材中難以用言語表達、學生缺少感性認識而難以領悟的地方介入電教媒體,就能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使學生茅塞頓開。
電教媒體只有適時使用恰到好處,才能發揮其最好手段的作用。如果以“激趣、整體感知”為主的課,媒體可放在新授之前,以激發學生認知和學習的興奮度,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如果以“明理”為主的課,媒體可放在新授之后,以鞏固深化所學內容;如果以“思維訓練”或“突破難點”為主的課,媒體則放在新授過程中,用定格、重放、補充等方法,以幫助學生掌握新知、理解新知、發揮新知,維持良好的學習興趣。
二、選用媒體、鉆研教材
選用電教媒體,首要原則就是媒體要服從于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然后制訂出適合藏族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教學目標,進而設計出為之服務的電教方案。確定有效傳遞教學信息的媒體類型及使用技巧,以便使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讓學生更準確地把握、理解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個性、心理等諸方面得以和諧發展。這樣,電教手段的效能也就在目標達成中得到藝術的體現。
要把理解教材作為首要任務來完成。理解是通過獨立思考達到對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的認識,理解是能力的標志。大多數藏族學生上學年齡偏小,大多數學生又生活在農牧區,見識不足,生活實踐經驗少,對教材中的某些片段、詞句、概念、定義理解有困難。通過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電教教材,可使復雜、難以理解的內容變為直觀、淺顯、易懂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掌握規律,強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效果。因此,只有設計出周密的媒體介入方案,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這樣既克服了教學時受時空限制的缺點,又培養了學生探索的興趣,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
要把培養思維能力作為突出任務來完成。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養思維能力是各科教學必定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抽象思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直觀形象,電教媒體正好能通過圖文聲像,動靜快慢構造出知識性、科學性、形象性、情感性為一體的富有強烈感染力的教學理想境界。
三、借助媒體、促進想像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腦中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電教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表象,以激發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去創新。借助電教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與思維的橋梁。為學生加速進入文章情境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層層深入,對情感的體驗步步加深,學生在趣中探索,在樂中求知。
運用電教媒體這一最好手段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化解學生認識活動中的難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生動活潑,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樂的目的。實現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