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系,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迸d趣是創新思維能力素養和提高內在動力,它可以激發學習動機、改變學習心態、激發學習熱情、培養頑強意志。而數學學習興趣是指渴望獲得數學知識,探索數學問題的傾向性。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教學目標的實現才有保證,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要注重培養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對興趣這個話題的研究很多,感到既淺顯又深奧。讓學生愛學數學這學科(特別是學差生)很不易,我想,首要的就是,對他的學習要求要降低,他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會,讓他從會做一道題開始,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與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當今社會,對于個人而言,必須具有基本的數學運算能力、應用數學思想去觀察和分析的能力。中學階段是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刻苦學習,具備真才實學,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如銀行利率、股票的上漲與下跌、衣服打折、校運動會球賽記分、短跑比賽成績、春游租車方案等,這些與生活學習聯系緊密的詞語都出現在了現行的教材和練習冊上。學習數學不僅是時代的需要,更是自己生存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面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設寬松、開放的課堂氣氛
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活躍、開放的數學課堂環境,營造輕松、民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氣氛中,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自覺主動、創造性地完成數學學習過程。通過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和交流,使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發掘,創造意識得到保護,讓學習成為一件充滿發現、想象和快樂的事情。另外,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合作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意愿,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從而有自己真切的學習體驗。
三、建立民主、健康、融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會產生好感效應,如果一位學生不喜歡某位老師,那么他對老師所教的學科是不會感興趣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對某學科產生興趣,有96%的原因來自對任教該科老師的喜歡。
1.老師堅信
學生除了弱智者外,都可以學會數學。老師應積極鼓勵、暗示學生“我能行”,如果不能堅持這一信念,就會使一部分學生不能從老師的期待、信任、關懷中得到鼓勵和勇氣,造成師生間感情的疏遠→發展到在課堂上不聽你講課→反感你上課→厭惡數學→逃避并放棄學習,最終會形成惡性循環,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2.學生自信
數學的特點是客觀抽象、思維嚴密、邏輯推理性強。一些學生學不好數學,主要是沒有信心。因此老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后與學生交流、單獨輔導都應該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點燃自信的火花。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應多給他們關愛,從基礎一點點補起,多找出其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他們才不會出現這樣的惡性循環:“成績差→學習數學沒有興趣→學習積極性低→成績更差”。以真愛呵護學生,真誠對待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堅持民主,對學生一視同仁,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教師在學習方法上注重指導,在語言上注意激勵,在心理上積極暗示,從而在全班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風氣,教學質量定會得到大面積提高。
3.大膽賞識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講出自己的見解。“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這一觀點已得到廣大同仁的認同。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有面子與自尊,因此當學生講述自己的見解出現偏差甚至錯誤時,教師不應馬上否定、給出批評,而是與班上其他同學一起分析該同學的解題思路、方法及公式的理解運用、計算是否正確,應盡量做出積極的引導和評價;當學生給出的解題方法與技巧有比老師的更高明,應受到充分的肯定、鼓勵與表揚。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進步的取得、老師表揚、贊許,是學生克服困難的動力和產生求知興趣的源泉。只有這樣,通過賞識,學生才會更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知。
四、巧設新問題情境,讓課堂充滿樂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結合教學內容、提示數學美,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窮奧妙,促進他們對數學的熱愛;應注意向學生提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應注意通過巧妙的設疑,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教師要不斷地運用新穎的、富于變化的教學方法,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創設各種主動發現的機會,凡是學生能想、能說、能做的,就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想、去猜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