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拓展性閱讀不但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其潛在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適應學習型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積極開展拓展性閱讀是有其一定的現實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拓展性閱讀,避免拓展性閱讀遠離文本、注重花樣等不良傾向,真正讓拓展性閱讀教學達到實效性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創設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古人說得好:“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師應在學生心靈中激起求知欲望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這“欲望”與“火花”就是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激發。
我們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中外成名作家的寫作之路和故事;一些中外偉人與書的故事;本校、本班學生與書的感人事例和其取得的成績。在學生心中樹立起成功閱讀的榜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自我需求。此外我們還利用紅領巾廣播做全校性的優秀圖書介紹;優美文章、世界奇聞、片斷節選介紹;優秀書報展覽,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起到導向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為學生創設閱讀條件,學生圖書館定時開放,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校圖書館、閱覽室看書、讀報或借書。班級設立了圖書角,圖書來源主要發動學生捐贈,通過借書、傳閱、相互交流等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動機。
二、創生課堂,探索拓展性閱讀教學策略
“人是自我意識與實踐能力的主體,主體性是人之為人的最寶貴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灌輸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拓展閱讀的實踐過程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閱讀樂趣,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1.立足課內,延伸課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從內容上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拓展:一是向文本拓展,二是向生活拓展,三是向學科拓展。
(1)向文本拓展,又可以分為互文對照、課外閱讀指導、填補課本空白三個方面。互文拓展,和主題教學相似,就是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作者、主人公、內容、體裁或單元訓練點等引進相關的補充材料,引導學生閱讀,從而達到擴大閱讀量、拓寬閱讀面的目的。
(2)向生活拓展,就是讓語文回歸生活,讓語文教學走向社會生活,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使教學成為生活的闡述,閱讀成為生活的體驗。
(3)向學科拓展,就是將音樂、繪畫引進課堂,讓語文和數學、社會、自然等學科融合起來。要注意的是拓展要“適度”。
2.立足實驗,培養習慣
給學生制訂讀書計劃,設計“拓展閱讀卡”,里面要填寫的內容:閱讀時間、書名、作者、優美詞句摘錄、主要內容、收獲與感想等。并且在閱讀量、質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閱讀。篇幅:低年級300字左右,中年級800字左右,高年級在1000字左右。文體安排:低中年級以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為主,高年級逐步擴大范圍。
低中年級學生課外讀物可由老師指點或推薦,高年級可慢慢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通過定期檢查“閱讀卡”,了解學生拓展閱讀的執行情況,并督促學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閱讀任務,養成習慣,鍛煉學生的拓展閱讀意志。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搭建課內、外閱讀橋梁,不斷提高閱讀實踐能力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課堂小天地,閱讀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致力于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所以,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孜孜探求語文教育“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統效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
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相長,師生一起暢游書海,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分享讀書的樂趣,感受了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各年級充分利用校本教材,開展相關主題的讀書活動。除此之外我們還組織學生開展寫周記、專題參觀、訪問、出墻報、出專欄、出手抄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全面素質;全校性活動形式,不定期地開展各類征文比賽,演講會、故事會、朗誦會等給學生們提供了活力四射的舞臺。
拓展性閱讀實踐活動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在對話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發現不足,尋找差距,從而促進內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四、家校聯手,深入落實“讀書行動計劃”
學生課外閱讀,很多時間應該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環境,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每次開家長會,我們都會向家長介紹閱讀給學生帶來的好處,向家長介紹輔導孩子讀書的方法,轉變家長眼里只有分數的觀念,取得家長的配合。積極倡導親子閱讀,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閱讀計劃,共同閱讀。在孩子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講講故事的主要內容或者得到的啟發,家長和孩子要經常讀書比賽,形成良好的家庭讀書氣氛,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通過“家長會”的形式交流孩子讀書的方法與看法。
五、展示成果,相互促進
讓學生定期匯報階段性的課外閱讀成果,使其相互借鑒,表揚先進,鞭策學困生。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固定園地,讓學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詩擂臺、美文點評、中外名人、知識集裝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說等。這樣,既激發學生開展拓展閱讀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其課外閱讀的意識和習慣。
語文教學必須要擺脫傳統教學的桎梏,我們要努力提倡課內課外一體化,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最終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增長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