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技能的學習都源于學習者的熱愛,多年的外語教學實踐告訴我:外語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可以說沒有興趣就不可能學好外語,更談不上提升外語課堂教學質量。
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們學習外語的興趣,從而提升外語課堂教學質量呢?這里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摸索總結的一點點粗淺的經驗。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培養積極求進的學習心態
時下,課堂教學依然是學生們學習外語的最直接最基本的組織形式,而學生的情感和態度在外語教學中至關重要。學生們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果自然明顯;反之,懨懨欲睡,避之不及,自然毫無效果可言。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積極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主動、好學上進的學習心態。如在課堂上設置情景對話、課本劇表演、教唱英文歌曲等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教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們的學習動機、求知欲,使每個同學在課堂學習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不再做課堂上的死角,不再拖集體的后腿。
二、增加師生雙邊互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一直以來,大多數同學對外語望而生畏,課堂上往往情緒低落,時間久了厭學棄學心理日益嚴重,即使是神仙下凡,也難點石成金。因此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消除恐懼心理,在課堂上要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對于那些學困生千萬不能橫加指責,更不能冷嘲熱諷,致使他們逐漸失去了對外語學習的自信心。與之相反,恰恰應該更多地關注這些弱勢群體,多為他們提供與老師互動交流、口語交際的機會。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時不時地插入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英文小幽默,或者適時評議一下男生所熱衷的足球賽事、女生所喜愛的影視明星等,這樣既緩解了來自課程本身的和教師的雙重壓力,又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激發起他們學習外語的興趣,在這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這些所謂的外語學習的弱勢群體也會自覺不自覺地融入到學習中來。
三、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語言是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人們的言語交際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外語教學實踐性較強,沒有大量的言語交流,就不可能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恰恰缺少外語交流的環境和場所,只是一味地“紙上談兵”,慢慢地自然就成了“啞巴外語”。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們提供足夠的口語交際活動,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力求真實地再現出來,如節假日、生日聚會、打電話、逛商場、日常起居等,充分利用錄音機、投影儀、簡筆畫、實物、模型、動作、表情等多種直觀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們的多種感官,將其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寓教于樂,使學生們在極具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游戲性的各種活動中習得語言。
四、適時引進課堂競爭機制,分組聯動,激發學習外語的主觀能動性
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游戲、短劇表演、分角色朗讀等,而在課堂上適時地引進競爭機制,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先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如紅、黃、藍、綠四個小組,小組成員間互助合作,各組在每節課上的聽、說、讀、寫等環節上的展示競賽,評比賦分,日評周累月結,每月評出最佳團隊或優勝小組,由老師頒發獎品或獎杯,以此激勵其競爭意識,激發學習外語的主觀能動性。
論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就如同魚兒有了水,鳥兒有了翅,花兒自然就會結出果兒,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也自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