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能力是一個正常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是日常生活和工作行動中最重要的條件,也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試想一個不善于說話的人,他的人生之路將會怎樣。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說話訓練常在教學中被忽視,導致多數小學生說話能力不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一定有同感: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老師講課的情緒,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的氣氛,以至于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說話能力很有必要。那么,如何著手培養小學生的說話能力呢?
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而且訓練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下面談一談自己在培養學生說話能力方面的設計“四強化”方案,僅供各位借鑒。
一、強化朗讀訓練
古人提倡“涵詠”:把讀書作為學習的重要手段,確有一定道理,在朗讀訓練中,教師在讓學生朗讀課文中的優美段落外,更應推薦一些引起學生喜愛的課外讀物或學生自己的作文習作。進行朗讀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組織內容能力、遣詞造句能力、發音能力等。
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必須形成一個系統的過程,從學生一踏進學校的大門,就應作通盤考慮,有計劃地進行、有步驟地實施。我們根據《課標》中的“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的要求制定了說話訓練和分階段訓練。
二、強化復述訓練
用口語把現成的語言材料復述出來。做到用詞恰當,語句連貫,層次清楚,并能恰當地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復述是進行說話訓練的一種好形式。促進理解,鍛煉思維,在機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放下書本,進行理解和記憶性復述。選擇生動的童話故事、成語典故,生活常識為其主要內容,采取簡單復述、創造性復述、內容提要簡述、聽取別人復述后復述、多人接力復述等,既能促進學生記憶和理解能力,又可培養學生初步的思維想象能力,說話有條理,用詞正確,提高邏輯思維的敏捷性。
三、強化自述訓練
在教學中,經常選擇一些學生身邊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自述和簡要評說,由于貼近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相互交流。在訓練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指導,要有意識地逐步培養學生形成連貫、完整、有主題、有條理、有層次、語詞豐富、描述具體的語言表現力,自述訓練能培養鍛煉思維的敏捷性、條理性和深刻性等品質。
四、強化語感訓練
加強語感訓練是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重要方法,學生語感能力越強,說話能力就越好,分析理解能力就越強,語感訓練的內容以說一明確的話題或一件事為材料,強調說前準備,培養先想后說的能力,寫好說話提綱,言之有序。要求講述清楚明白,完整暢達,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語詞準確豐富,語調、語音適當,表情姿態自然大方,說話語言表達上要更接近于書面表達的要求。一方面也為兒童從說話表達順利向書面表達過渡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強化創造性訓練
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根據不同要求,確定說話內容和表達方式。做到表情自然,儀態大方,并采用各種手段,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對于小學1-2年級的學生,要求大膽地說,大方地說。對于3-4年級的學生,則要求流暢地說,得體地說。對于5-6年級的學生,則要求連貫地說,全面地說。
現在的小學生,再過十年、八年就要走上社會,他們這一代肩負的歷史使命更深重,更道遠,語言交際能力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尤為重要。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說話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