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閱讀,數學的學習也離不開閱讀。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既能提升小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
前蘇聯“普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強調,在組織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師講解之后,讓學生閱讀課文,根據測驗的問題自學一定的材料,閱讀習題或定理的簡短文字”。美國“學校數學課程與評估標準”也特別鼓勵學生閱讀數學書。著名的教育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大腦兩半球皮層里發生的過程好似一去不復返的,而管閱讀的區域就在大腦兩半球皮層里。如果一個人在少年時期沒有學會用眼睛和思維把握住句子邏輯上完整的部分或整個句子,也就是管閱讀的區域里有了死角,他以后就再也學不會這一點了。”現在的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3方面的問題:
1)經常抄錯數或計算錯誤;
2)在解答實際問題的練習中,錯誤率高。可在訂正時,大部分學生只要讀一遍題就能解答了;
3)在家寫作業時,自己不能獨立完成,依靠家長讀題才能完成。
審題是解題的開始,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審題能力差,追根溯源是他們的閱讀能力差。這些都說明,在小學里錯過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很難彌補的。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學生來講是最大的財富。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怎樣才能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呢?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閱讀
數學閱讀往往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很少有學生會把數學閱讀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注重從興趣入手,經常有目的地安排學生課外閱讀一些簡單、易懂的數學書籍、數學文化信息,課上向學生發布一些有趣的數學題目,以舊知識、生活實際、具體時間操作等出發,巧妙地設計一些疑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疑問、好奇心、求知欲去閱讀。循序漸進,使學生從愿讀到會讀,最后上升到樂讀。
二、立足教材,指導學生閱讀
數學教科書是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對于數學課本的閱讀,我著重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
學生在閱讀數學課本時要動手圈畫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識,并且反復咀嚼,準確理解各種符號表示的不同意義,提煉數學信心。還要邊看內容,邊動手實踐,通過剪、拼、折、量、擺、觀察、比較、體驗等活動,感悟新知識,進行深入理解。通過動筆嘗試演算驗證推理,讀后練習,形成解決數學問題的技能技巧。這樣就對學生動腦、動手能力進行了訓練。
三、把握閱讀現狀,進行閱讀指導
1.以身示范,科學閱讀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示范閱讀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并適時對學生示范。通過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每次讀題時能讀兩三遍,并指導學生也這樣閱讀,那么學生對閱讀必定會更加關注。例如,在“圓柱的認識”一課中,對“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這句話的理解,通過閱讀先抓住“完全相同”這個關鍵詞,又通過與“面積相同”、“形狀相同”等知識的比較,就真正理解了圓柱的概念。
2.洗耳恭聽,及時糾錯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充當聆聽者,要求學生根據具體的閱讀內容,進行粗讀、細讀、精讀與研讀。像概念、定理都要仔細讀、分句朗讀,并反復推敲、琢磨,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如閱讀應用題時,指導學生怎么抓住關鍵詞、怎樣停頓、如何處理數量之間的關系。例如,小紅有5朵花,小明的花的朵數和小紅一樣多,兩人一共有多少朵花?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分析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找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并理解了“小明的花的朵數和小紅一樣多”的意思。如果學生理解錯誤,教師應及時糾正,并告知其正確的含義。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學生從更高層次上提高閱讀的水平。很多時候,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讓他們自己處理好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學生的閱讀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在閱讀訓練時,應從他們的實際出發,選擇科學的閱讀方法,進行合理的指導,使學生不斷提高閱讀水平。
四、教師在課堂上做一名合格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教學時我耐心傾聽他們的閱讀內容,再不斷點撥中讓學生把課本中體現出來的所有信息都閱讀出來。啟發學生思考哪些信息是能用上的,哪些是可以省略掉的。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題目的情節、問題、條件逐一表述出來,通過有聲言語活動,使學生對題目的結構意義達到正確、完整的理解。
閱讀中必有思考,我還指導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導學提綱和閱讀思考題,練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邊讀邊思考,尤其對重點難點內容仔細咀嚼體味數學語言的內涵,探究領悟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例題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見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小學數學課程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關鍵。因此,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從小學開始就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同時,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