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凡屬人種都有圖畫之貢獻,凡屬兒童都有繪畫之興趣,繪畫是語言的先導,表達美感之良器。”由此可見,美術在幼兒所有的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幼兒美術教育的范圍和領域不僅僅局限于幼兒園,美術教育的資源滲透在幼兒生活環境的方方面面。結合筆者在幼兒園的觀摩,探討我國幼兒美術教育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于這些問題的有效策略。
一、幼兒美術教育現狀
1.沒有認清幼兒美術教育的內涵,教學中注重知識技能,忽略能力培養
在教學實際中,一些老師只注重強調訓練幼兒的繪畫技能和技巧及對美術基本知識的枯燥講解,要求孩子要畫得像、畫得準確,而忽略了兒童的內心感受和內心體驗,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教育方式“一刀切”,忽略了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個性化
幼兒正處在認知期和成長期,本身的可塑性強,容易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化的一面。現實中,幼兒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卻按部就班,按照統一的要求對幼兒的學習進行要求和評價。這樣單一、刻板的教學活動,完全違背了幼兒的自身特點,忽視了幼兒間的個體差異,影響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壓縮了他們自我表現的個性化空間。
二、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
1.對老師的教學理念不理解,因而產生質疑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與家長出生年代和所受教育有很大關系。現在的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大多是20世紀70~80年代出生的,他們所受的美術教育概括來說是比較陳舊的,對美術知識的實質是比較缺乏和偏激,他們最看重的是美術課的效果,這種效果就是作品。他們認為孩子喜歡涂涂畫畫,讓他們進行系統的學習,老師應該教給孩子更多的繪畫技法,比如教孩子怎么把太陽畫得更圓,怎么樣把樓房畫的更直。當他們看到老師帶著孩子做游戲,帶著孩子拋棄了畫筆用手掌直接去摸,認為老師不負責任,孩子的畫亂七八糟他們很不理解,認為這是老師不負責任。
2.用自己的審美觀念評價孩子的作品
孩子和大人一樣,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希望得到肯定,來確定這件事的價值,對于孩子來說得到外界的肯定更重要。米開朗基羅說:“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孩子同樣是這樣,他們充滿了想象力,可能畫出來的東西家長看不懂,但是他卻能頭頭是道的說出這是火箭,這是我。這個時候常聽到一些家長說:“一點都不像!”孩子的判斷力是很單純的,由此一來他們會認為我只要畫得像真的就會被夸獎,家長簡單的一句話,把孩子引入了一個“模仿”的誤區。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的想象力需要得在自信的空間里成長。
三、幼兒美術教育中加強家園合作的策略
1.全面了解,有效溝通
充分、有效的家園溝通,有利于家長和教師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最佳化,讓不同的孩子得到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一般說來,幼兒美術能力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涂鴉期”、“象征期”和“形象期”。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加,畫面中的形象就會逐漸豐富和細節化。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平時表現,對幼兒的美術能力有基本的判斷和評定。關注孩子的縱向進步,而非橫向比較。在對幼兒美術能力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的在園情況,并且獲得更多幼兒在家的表現情況,和家長一起溝通和商討在美術教育中的合適的教育策略,以做到家園一致。
學前兒童的作品中充滿了人物和故事,甚至當學前兒童囿于技能的限制,畫不出清晰可辨的形象時,他們會以語言補充,完成對形象和事件的創造。因此,教師在美術教育活動中,還可以讓幼兒在完成作品后,再以故事的形式把作品“講”出來,教師用簡短的文字記錄將之記錄。這樣,幼兒美術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節的指稱含義和表現意義既有更豐富了。美術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物象、事件、情感和情緒不僅是教師和家長了解孩子內心的窗口之一,而且也激發了幼兒的創造興趣,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家園配合,構建美術氛圍
充滿藝術化的美術氛圍是激發幼兒美術興趣的基礎。國外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讓兩組幼兒分別在四壁一片空白的屋子里和四壁掛滿許多色彩斑斕的圖畫的屋子里活動。最終發現,第一組幼兒的作品很單調,而第二組幼兒的作品則豐富而充滿想象力。由此可見,具有美術氛圍的活動空間是培養幼兒美術興趣的基礎。
幼兒對新事物的興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視覺形象,因而教室內外的裝飾都應注意畫面內容生動,色彩協調,具有童趣。同時,還應提供一些手工材料,使幼兒能隨時隨地觀察美、欣賞美。而這些區域的裝飾設計及材料的提供,不妨發動家長們也參與其中。比如,可設計“家長作品展示欄”,讓家長把“得意之作”帶到班上進行展示,構建孩子與家長一起創作的氛圍,讓家長的創作熱情去影響孩子。還可以讓家長提供廢舊材料進行改造利用,用以投放在美術區域材料中供幼兒創作。
在很多班級,常常看到男孩畫“汽車”、“輪船”,女孩畫“太陽”、“小花”、“小草”等的現象。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情感得不到充分表現,繪畫的教育功也未得以充分發揮。教師在環境布置上,應嘗試加入更多的美術作品欣賞。蒙臺梭利在《育兒全書》中關于兒童想象力的主題中提到:孩子對偉大的藝術作品十分感興趣,我們應該為孩子聰明才智的形成提供這樣的環境。家長可以經常帶領幼兒參加各類畫展、音樂會、童話劇、文學故事會等以增進幼兒的知識和經驗,豐富幼兒繪畫的內容,提高幼兒繪畫的水平,同時要培養孩子整體,細致的觀察能力,多引導兒童觀察植、動物和人物,以開闊兒童視野。家長資源的引入,可以讓孩子得到更豐富、更多元的藝術熏陶。
幼兒園環境使幼兒生活環境的重要部分之一。家長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不但感染和增強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和創作素材,更豐富了幼兒的創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