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環節,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一點點增長的。像小樹生長一樣,需要陽光、水分和養料。植物生長離不開土壤,學生寫作也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一、寫作的素材來自生活及積累詞語句子
學生怕寫作文,寫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學生缺乏對平時生活的觀察,沒有養成積累的好習慣和寫作興趣造成的。其實作文的材料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
小學生要想內容豐富和生動有趣,就要注意錘煉他們的語言,擴展他們的思維。開展盡可能多的異彩紛呈的活動,開闊他們的視野,因為活動可以為他們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提供無限的空間,能夠調動其所有的感官。用學生獨特的視角去撲捉生活,品味人生。把用肉眼看到的,用觸覺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筆記錄下來,成為有源之水、有木之本。我們知道,作文本身就是學生真實生活的寫照。它源于生活,又反應生活。在二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中有《夸夸家鄉》的口語訓練。由于學生年齡小,不了解家鄉,所以無話可說。要夸家鄉,不僅要對家鄉有感性的認識,還要對家鄉有深刻的了解。我在上這一節前,布置了學生在家人的幫助下,收集有關家鄉的歷史、名勝、風景、特產等方面資料,按照要求了解家鄉的美色;了解家鄉的特產;了解家鄉變化、變遷等這些方面來了解家鄉。我們用視頻播放家鄉的優美景色,配上贊美家鄉的語言,讓學生一邊聽一邊了解家鄉美麗的風光。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感受到家鄉美的具體景象。再加上學生匯報收集的材料。人人爭著表達、介紹自己了解到的資料,學生寫作的材料豐富了。學生匯報收集材料的過程,也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過程,體現從說到寫的原則。積累名句可從兩方面入手。
1.從課本中積累名句,可采用記錄法。記錄法就是將閱讀時讀到的格言、警句、諺語等自己認為有價值而實用的東西記在日記上。課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其中的名句,思想精博、材料豐富,可以供作文時使用。
2.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名句,可采用摘錄法。摘錄法就是指我們在閱讀時,把具有參考價值、可資引用、借鑒的精彩句子等抄錄下來。
二、結合教材模仿寫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學好語文有時是為寫作文服務的。因此。教師要把作文教學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時時讓語文教學為作文教學做好鋪墊。仿寫就是仿寫句式,是根據特定的語言情景,按指定的參照對象進行仿造。仿寫要做到緊扣話題,語體和諧,結構一致,最關鍵的是把握語境,理解模仿對象的結構和含義,做到“形神皆像”。仿寫句式思維開闊,又有參照對象,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和興趣,當然就樂于表達。
課本里的文章大多是名家之作,適合學生閱讀,適合學生從中學習一些簡單的寫作知識。因此,在平時講讀課文時,應該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把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寫作特點等一些簡單的知識有機向學生滲透。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逐步掌握寫作方面的知識,從而指導學生的寫作練習。如《翠鳥》一課,用蹬、飛、叼、貼這幾個動詞把翠鳥這一串的連貫動作寫得非常生動、形象有順序。那么,講讀中應該讓學生體會這些恰當使用動詞的好處,進而讓學生掌握如何使用動詞把一個活動的場面寫具體的方法。對于低年級學生,可以從仿寫句子、片段、結構,續寫等處練筆。有目的地指導學生仿寫一段或一篇短文。從仿到創。
三、給多詞串寫短文
給學生提供幾個詞語,要求學生靈活運用詞語,編寫片段。如我給學生提供“雪花飛舞、打雪仗、銀白世界、堆雪人、熱火朝天、追逐嬉戲、冰天雪地”等詞,寫一段文字,讓學生能按順序寫。
四、看圖作文
給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圖形,要求看圖理解,只要自圓其說即可。這些形式的作文,學生想象空間大,受局限少,能最大限度地引起他們的表達欲望,他們很樂意寫下去。
五、寫觀察日記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無論是文學經典還是學習習作,都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把觀察日記中的好的片段讀給學生聽,啟發別的同學的靈感。我高中時的語文教師就采用這種方法,常把班上黃強同學的作文讀給我們聽,這樣不僅打開了我們寫作的靈感,更激勵黃強同學寫好作文的積極性,黃強同學工作后因為他文筆好當了幾年縣長秘書,后來又當了幾年羅子溝黨委書記。這樣更利于學生能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六、作文講評重在激勵
作文的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直接影響著作文的教學質量。在作文講評課上,教師要特別注意挖掘作文欠佳的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有時甚至是一個詞、一句話,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增強他們寫作的信心。但作文僅評不改是不會有多大成效的,只有評改結合,才能使學生的作文不斷的進步。修改文章,考慮的地方很多,如觀點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結構的安排、語言的推敲等。老師開始指導學生修改時可以從語言修改入手,通過修改,使語言變得準確、清楚,使人看了明白。著重考慮:用詞恰當否?句子構造合理否?句子連貫否?層次清楚否?語言得體否?讓學生將“寫”與“改”結合起來,將“改”當作“寫”同樣重要的環節來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師的事”這種陳舊的觀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寫得稱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學生學會了修改,寫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為鼓勵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我采用了給學生“加小紅旗”的作文評比方法,即學生作文第一次成稿打上幾個小紅旗,以后每次修改,根據進步程度,酌情予以加小紅旗。這樣,讓學生修改,重寫作文,他們不再認為是對自己的懲罰,而是獲取一個更高級的一次挑戰。采用這種評改結合的方法,從學生心理上消除了對作文的排斥,會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方法很多只要能貼近學生實際,讓他們樂于動筆,易于表達,說出真心實感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