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內驅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先有興趣,再有熱情,然后才會有心靈的震撼和言行的向善;才會有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熱情和動力。只要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會變成輕松愉快的心路歷程,學生才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把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熱情和良好的情感態度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學中可通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思想品德教育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其內容顯得更為單調一些,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厭學、煩躁等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不能改變這種學習狀態,則很有可能會導致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在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時,教師應該要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確定,從而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的重點內容,然后將課程的重難點內容告知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可以加強各種知識的預習,同時可以加強對各種問題的理解,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對各種問題進行研究。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應該要符合教學大綱的實際要求,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各種基礎狀態,設計的問題應該要具有一定的開放度、理論度,使得學生在對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可以學到更多。
二、教師要了解學生對思想品德不感興趣的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
醫學家講的是“對癥下藥”,戰爭學家講的是“知己知彼”。
1.因為授課老師自身的原因而對其所教科目提不起興趣
對于這一種原因,教師應該主動找談話,與其進行思想溝通,鼓勵他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解開他的心結。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要正視學生的提出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的教師,才是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2.由于該科目的基礎太過薄弱,導致惡性循環,對學習該科目不知道如何入手,在心理學里稱之為“習得性無能”
學生在思想上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情感上灰心意懶、自暴自棄,行為上逃避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自我信念,正確地看待學習失敗,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正確分析自己的學習狀態。
3.由于他不喜歡這一科目,所以提不起興趣
有的同學雖然對這個學科不感興趣,但他有學好這一科目的愿望,所以,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過程中,找到他不感興趣的癥結所在。另外,如果他看到這科的書就提不起精神,那么他可以先看一段時間,然后休息一下,放松后再繼續看,不要把看書當作是一種苦差事,尋找一下書本里有趣的東西,這樣,學習起來就更有趣了。有的同學對這個學科不感興趣,同時也對沒有學好這一科的愿望。針對這一類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幫助他樹立學好該學科的堅強信念。
三、師生角色互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助推器
心理學家莫雷諾認為,角色置換是一種心理藝術,它讓人暫時置身于他人的社會角色,并按照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態度行事,以增進人們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的理解,從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長期以來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都是教師教學生學,這種方式容易使學生形成被動、消極的學習心理,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容易使教師的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出現盲目教學的現象。基于此,在教學中會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師生角色互換,把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當“小老師”。
首先,把要學生上課的內容事先告知學生,并把學生分成小組,提供教學參考書讓他們使用。備課時先由學生小組說出對教材的理解,提出教學設想,指出課文的重點、難點,老師則提出自己的教學意見和建議,解答備課學生的疑難問題。然后學生備課小組對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探討,查找材料,形成教案,選出代表講課。在學生上課時,老師坐在學生中間,既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講完課,最后由老師評課,老師抓住學生教學中的閃光點,特別是有創意的地方大加表揚和鼓勵,借此激勵學生。
把講臺讓給學生,實現師生角色互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寬松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角色互換中,教師由單純的教轉變成教學生如何去學,教師不再是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更多的是傾聽,凡是能讓學生講的就讓學生講,學生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充分相信學生,教師最后再做評價、糾正、總結。把講臺讓給學生,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和深刻理解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自豪和喜悅,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在臺上臺下的角色互換中,學生學會了對老師尊重、對同學寬容,知道了什么是“困難”,什么是“不足”,怎樣“自強”。能使學生在反復體味當教師的酸甜苦辣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符合現代教學規律。而在這樣的角色互換中,筆者作為“學生”這個角色,對自己以往的教學也有了更多的反思,對學生的學和自己的教有更深的理解,這對以后筆者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注意創新。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