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教學喚醒人文意識,提高語文素養
1.朗讀教學與語言感悟
現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是敢想、敢說、敢做,具有創新精神,閱讀教學也須奔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們的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的。在朗讀時應該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讀出他們自己的心聲。這需要教師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自讀自悟的機會,使學生在朗讀中陶冶情操,在朗讀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朗讀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朗讀中發展自我個性,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積累,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2.古文誦讀與審美情趣
我校作為古文誦讀示范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古文誦讀活動。
我們開展古詩文誦讀研究,正是讓學生在誦讀、欣賞大量古詩文過程中激發靈感,增強原創力。在上完《桂林山水》這篇課文課后,學生們被桂林美麗的山水所吸引,他們受到古詩詞的啟發自編了贊美桂林的詩歌。如我班學生陳陽寫了《南鄉子·桂林山水》:“晴日泛扁舟,無限風光眼底收。如碧漓江緩緩流。飄悠,只覺身于畫里游。 兩岸俊峰稠,巨象駱駝山上樓。天下風光誰最美,臥舟,自古桂林人更優?!敝転t寫了《桂林山水》“千山異,江水清,薄霧濛,若不身臨其景,誰知桂林風光這樣神?!崩铈好穼懥恕度鐗袅睢す鹆置馈贰笆翘幤娣逋αⅲ鲀舾≈邸T噯柧爸腥耍瑓s道“得天獨厚”,“是否?是否?桂府寰灜獨秀。”他們能把古詩詞活學活用,借助古詩文中的情感內涵,提高了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我們在古詩文的誦讀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讓一篇篇優秀的詩文在他們那幼小的心靈中奏響詩文的琴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充滿激情的美好情懷,健全學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與文化底蘊,提升了學生語文水平,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3.用心默讀與獨特體驗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默讀,更能讓他們沉浸在文本中,讓學生邊讀邊查,邊讀邊思,邊讀邊畫,讓學生去讀書、去體會、去揣摩,真正做到與作者心靈的對話,與作者的心靈碰撞,被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深深感動。默讀不只是了解課文內容,它還喚起學生的獨特聯想、體驗、認知,成為對課文的藝術再創造,帶有濃厚的閱讀主體的個性色彩。
我們要給學生充分的默讀時間,在這靜靜的默讀過程中,我們的學生才能產生獨特的體驗、迸發思維的火花,才能真正用心地與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使他們在讀思并舉,張弛有度的語文課堂激情四射,神思飛揚,張揚個性,感悟文章的真諦。有效的默讀,將感與悟融合為一體,彰顯學生的個性,滋養學生的人性,提升學生的品質。
二、閱讀教學鍛煉口語交際,提高語文素養
閱讀教學能提高學生聽話、說話和口語交際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傾聽老師的講解、描述和分析,同學的發言、交流和爭辯,自己也要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和回答問題,這些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币虼丝谡Z交際顯得尤為重要。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使學生對口語交際能自覺、自愿參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交流的欲望。全體學生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訓練??谡Z交際是雙方的,即有說有聽,雙方是互動的,讓學生開口自由自在地說話。而在實際訓練中,讓全體學生都開口說話,卻是小學閱讀教學課的難題。因此,教學應在交際的情景中進行,這種情景的創設要接近生活,要能激發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說和聽的愿望。例如,《我喜歡的水果》的口語交際課時,我請同學們帶來了自己喜歡的水果,孩子們有興趣地介紹了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特征,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踴躍發言。學生只有對訓練的內容產生了興趣,才能暢所欲言,訓練才能達到目的。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2.鼓勵學生,發表見解
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閱讀時主動積極地思考、理解和體驗,通過口語交際進行溝通和交流,學生將獨具個性的觀點表達出來,調整學生有失偏頗的閱讀理解和價值取向,這樣才能使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認識不斷提高。如《網絡的利與弊》,針對這節口語交際,班上舉行了辯論賽,學生們紛紛發言,探討自己的看法。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使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由心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做到大方、得體,學會如何適當地回應他人。口語交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閱讀教學促進寫作表達,提高語文素養
1.閱讀為語言表達積累材料
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并做好讀書筆記。如我班學生每周都會有一節閱讀課,同學們在課堂上認真閱讀。每天回家有半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同學們看到好詞佳句也會主動摘錄下來,他們已經養成了摘抄的習慣。大量的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靈感。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學習規范化的語言,培養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能運用書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因而閱讀有利于寫作的進行。
2.閱讀為語言表達關注練筆方法
學生通過閱讀文質兼美的課文,學習作者遣詞造句以及布局謀篇的方法,從而獲得直觀的模仿對象。學生將平時的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行課文練筆,如學習《燕子》中對燕子的外形描寫時,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學習完《給予樹》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心情。這種練筆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在消化吸收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思想感情,有利于知識的遷移。這樣,學生在閱讀中不斷運用仿寫、改寫、補白"、續寫、感想等方法進行練筆,最后達到熟練運用,獲得表達的自由。
3.閱讀為語言表達提供智力背景。
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還有大量的社會常識和自然常識。而這些常識都可以成為作文的材料。學生閱讀越多,其作文材料就越加豐富,智力背景就越廣闊,思維越活躍,表達起來就能做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