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的提出
研究兒童文學對小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指導,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新課改以來,全新的課程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當兒童文學作品大量選入教材中時,就更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具備相應的兒童文學素養,為兒童與兒童文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由于兒童文學知識的有無和多寡,必然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指導水平,而目前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兒童文學方面的指導及教育,所以導致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嚴重缺失。這種缺失帶來的后果便是教師缺乏對兒童閱讀的指導技能。
2.出于小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兒童文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后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內容。通過在課堂教學,使學生對兒童文學讀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并且有效的兒童文學指導,會激發小學生對兒童文學的興趣,從而提升其認知水平。同時,兒童文學作品的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兒童文學對小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驗兒童特有的童真情感,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可以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對小學生今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出于時代發展的需要。21世紀知識的快速累積與替代更新將超過以往,死記硬背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學習需求,取而代之的將是資料的收集、整合、應用與創新的能力,只有善于學習并終身學習的人,才不會落伍。而這種能力的形成,首先應該是從小培養閱讀習慣,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獲取知識。我國關于兒童閱讀狀況的調查顯示,兒童學習成績越好,其閱讀頻率越高,以及其閱讀時間越長,相反,兒童學習成績越差,其閱讀頻度越低,閱讀時間越短。文字閱讀的重要性是無法只通過課本的閱讀來實現的。而課外閱讀卻能彌補這樣的局限,為學生展開一個更豐富的閱讀空間。
二、研究的依據與原則
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重要途徑。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而課外閱讀又是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強調兒童文學在小學生課外閱讀中的重要性。在小學生的各類課外讀物中,閱讀的文學選擇,尤其是對兒童文學的選擇應該成為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領域,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實踐,提高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豐富教師的閱讀理論和兒童文學理論,全面實現語文課程目標具有意義。
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課外閱讀不僅是學生對學習缺失的彌補和輔助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課外閱讀具有巨大的教育優勢,首先,它所具有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特征,避免了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無形中主題替代的種種弊端。其次,課外閱讀中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個體差異性和創造性,他們通過個人的選擇、感知、理解、深悟,對閱讀教材進行多元化反應。最后,貫穿在課外閱讀中學生一系列深層體驗活動,又使學生從閱讀中獲得一種精神生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將課外閱讀納為語文課程的內容和組成部分,將課外閱讀整合于語文課程體系中,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了解閱讀動機,解決閱讀中的讀物、方法等問題,調動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有益的指導。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善,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已占有一定地位,而兒童文學以其審美的品質、生動的形象、優美的語言及寓教于樂的特點吸引著小學生。對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并且也在潛移默化地促進兒童對文學的鑒賞能力。因此,兒童文學對小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它不僅可以作用于兒童,也可以幫助教師形象地把握兒童心理,更新教育觀念,領悟到有益的教育方式方法。教師在其課堂教學、課外閱讀、作文指導等方面有機地融入兒童文學,讓文學之美浸潤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潛移默化地形成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因此,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可行、切實有效的兒童文學的指導,需認真研究其閱讀指導的具體策略,以及在指導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從而找尋最有效的路徑和解決方法。
三、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就是探索文學教育整合進小學語文教育的有效途徑,如何適應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具體目標有:①促進筆者的專業發展,提升其文學教育的理論素養;②增強了小學生對語言文學的興趣,發展了小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了小學生的想象力;③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研究的對象
為了將這一問題的研究引向深入,將其細分為若干具體問題:①科學有序組織閱讀活動;②優化閱讀環境;③培養閱讀習慣;④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推薦;⑤閱讀方法的指導。
(一)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法。搜集關于課外閱讀和兒童文學的相關資料,并對這些材料進行梳理,辨析,了解兒童文學、課外閱讀理論及實踐的歷史、現狀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為撰寫論文做準備。
2.調查法。對沈陽市法庫縣孟家鎮中心小學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使研究具有針對性。
(二)研究的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16.9.——2016.12.)
學習有關理論,制定研究計劃及讀書計劃,完成課題方案的論證。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17.3.——2017.10.)
實施課題研究,開展教學實踐活動,通過讀書與實踐的結合,及時記錄,寫好第一階段的研究小結。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17.10.——2017.12.)
對研究結果進行調查、問卷、分析,撰寫論文,完成結題報告,提出結題申請。
五、研究的實施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制訂了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具體的時間安排以及具體流程。
1.讀書學習目標。通過學習教育經典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通過學習,豐富自身人文涵養,強化自身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
2.讀書學習方法。緊密結合自身的教育教研實際,避免“走過場”,以問題為中心,與學校的校本培訓和業務學習相結合,討論學習、研討交流,認真撰寫讀書筆記、學習心得和教學反思,使理論與教學實際、課題研究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