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指出:舞臺上需要動作。作為一名戲劇演員,以自身“化身”為人物形象的表演中,都是已行動作為基礎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一定的速度和節奏中運動的。在藝術中也是如此,而舞臺行動中的節奏與速度是運用情緒去感染觀眾,運用情感去引起觀眾欣賞而產生共鳴的重要藝術手段。
【關鍵詞】戲劇表演;節奏分析
一、戲劇表演中的節奏內涵
1.表演中語言的節奏
在語言表演中,節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語言人物的內心才得以表現,這在戲劇表演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而語言節奏則是表現人物內心獨白,使人物的心理得到暗示以及塑造人物角色、使角色心理活動得以展開的重要因素。語言與人物經歷的結合,能夠使人物的性格得以突出,在人物語言節奏中,豐富的潛臺詞使得表演的藝術效果更強。
2.表演中動作的節奏
在表演中的動作分為外部動作、內部動作等,而為外部動作又分為形體動作、聲音動作等,內部動作則主要為心理動作。在戲劇表演中,動作的節奏也十分重要,為了讓觀眾看到角色的內在形象,使人物的性格特點得以突出,就必須把握好動作節奏。對于演員表演而言,在舞臺上突出鮮明的個性,自然而真實地將人物形象表現出來可以說是最基本的要求,通過人物的不同動作,使人物的氣質特點與性格理想被觀眾所認知與感受。
3.戲劇表演中的心理節奏
人物性格往往由心理得以反映出來,就心理節奏而言,在表演中必須加以合理控制與掌握。首先,為了演員內心感受得以增強,就必須具備正確的外部技巧,使人物性格得到表現,演員會受到節奏的影響,如果節奏正確而強烈,那么演員才有深刻的內心感受,對節奏的掌握也更準確,進而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將戲劇人物的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使整個表演更具藝術感染力。
二、節奏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性
1.演員是基于節奏進行的創作
就戲劇表演而言,節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演員的創作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對表演中節奏的熟練把握而進行的。一個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建立在節奏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實現對創作中節奏的把握,才有創作出好作品并被觀眾接受的可能。
2.在表演中節奏的重要性
在戲劇表演中,節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戲劇表演的節奏缺失,那么戲劇的生命力也隨之喪失。在舞臺上,如果不能對節奏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對節奏變化有一個準確的拿捏,那么人物的性格往往難以突出。而人物表現與沖突正是調動觀眾情緒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戲劇表演中,必須對節奏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在演員的創作中,戲劇表演節奏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如果表演的節奏缺失,也就喪失了靈魂。
三、影響戲劇節奏的因素
1.人物性格
戲劇表演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人物性格的不同。以粵劇為例,粵劇的行當原為一末(老生)、二凈(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導角)、六元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貼(二幫花旦)、九夫(老旦)、十雜(手下、龍套之類),合稱十大行當。后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不同的人物在性格、身材等特征上必然有所不同,而不同性格的人物就要求表演者對人物的心理變化與性格特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喜愛戲劇表演中,表演者必須從人物的性格特征出發,可以在使用一定的道具輔助表演,將人物立體化的展示在觀眾面前,并采用一些藝術表現形式,更加深刻的刻畫出人物形象。
2.規定情境
在戲劇表演中,情景設置也是戲劇表演節奏中重要的影響因素。表演氛圍的不同自然就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規定情境指的是固有環境中,實現地點、時間以及人物活動的結合。在規定的情境中,人物角色的活動已經設置完畢,只需要把握好節奏,控制語言速度與肢體,就可以使戲劇表演的整體效果得到保障。為了找到表演節奏,使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理解,就必須合理定位扮演的角色,這也是詮釋戲劇表演意義的重要途徑。
四、掌握戲劇表演節奏的方法
1.科學的指導方法
在戲劇表演中,為了實現對節奏的準確把握,就必須采用科學的指導方法對演員進行指導。而節奏感的訓練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在訓練中,演員通過對劇本的分析,以人物性格為出發點,對節奏的快慢有一個大體的掌握,并結合矛盾沖突的程度來進行等級的劃分,清晰明了的區分出人物情緒的強弱,進而在表演中將人物鮮明的個性得以突出。
2.加強練習與實踐
戲劇表演也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必須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加強練習與實踐,只有在實際中不斷的練習,演員才能夠提升對節奏的控制能力,真正實現對節奏的準確掌握。在實際訓練中,為了強化訓練效果,應做到訓練具有層次性,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并結合一定的規律,使演員得到有效的訓練,并提升自身的表演水平。在訓練過程中,人物情緒的變化會對節奏有著重要的影響,人物情緒波動越大,那么節奏也會變快,這是表現人物形象的關鍵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