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字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為古老的象形文字。當古埃及的圣書體象形文字和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以及后來的瑪雅象形文字等都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時,漢字在今天依舊保持了強大的影響力和蓬勃的生命力。相對于表音文字,漢語比較難學,即使國人,要學好也絕非易事。印歐語系各國語言,是以動詞的時態變化為主,輔之以格等的不同表達形式,在一個句子中,即使有不認識的單詞,從上下文的聯系中可以輕易地推斷出來,但在漢語中可能性不大。但是,漢字具有言簡意賅、詞近旨遠的功能,拼音文字卻望塵莫及。例如,在英語中,僅憑雞,就有公雞、母雞、小雞等多個單詞,背起來也不見得就一下子能記住。在漢語中就不存在,只要記住了“雞”這個字,就知道它們都是一類。漢語是全國以及海外華人的通用語言,也是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文之一。漢語的繼承和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如何能夠從小就養成熱愛漢語漢字并熟練地掌握并應用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拼音是學好漢字的一個有力工具
漢語的博大精深,漢字的構造之妙,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像是高度濃縮的美酒,需要慢慢地品嘗,才能夠略窺其中之一斑。怎樣才讓更多的人即使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也能夠學會生字?古人有多種方法,一是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漢字的讀音,以比較簡單的同音字說明法,比如:“銅,讀如‘同’。”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二是反切法,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例如:“銅,屠紅切。”雖然推動了漢語普及的步伐,但還是遠遠不夠的,在近代,受西洋影響出發,引進了拼音,才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為以后的漢字識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讀拼音識漢字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孩子的模仿力是驚人的,在生活中還不具備實際經驗,大人的一舉一動,他們都能按貓畫虎地去做,一旦形成固有的習慣,就很難改變,甚至影響一生。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以身作則,書寫時坐姿、握筆等都要正確,穿著要干凈、整齊,講話時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晰。如果發現學生做得不正確,要及時指出并幫助他們糾正,把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由于漢字是方塊形的,就得從簡單的一筆一畫開始。教師最好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個米字格,按照標準在里面工整地書寫,最好每個字占滿格。筆畫的順序,如何起筆、何處頓筆、何處轉折、何處提筆,讓學生在老師的板書過程中體味到漢字結構及形態的美不勝收。漢字形聲字占多數,好多都還基本保存了最初的象形意義,可以結合實際的情況,播放多媒體來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比如日、月、水、火、土、山、石、刀、車等,適當地插入部分甲骨文、金文的字形;部分指示字,也可以用圖像來說明,讓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散思維的初步過渡。
三、朗讀訓練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表達方式,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朗讀,也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正常交往的一種有效方式。朗讀,是為了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發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很難想象,一個口齒不清、說話含糊,或者詞不達意的人,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是怎樣的狀況!在課堂上,適時讓學生大聲朗讀,借以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為日后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即使有的學生讀錯了也不要批評、更不準別的學生嘲笑,而是要心平氣和地予以糾正。蘇軾說過:“舊書不厭千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在朗讀,可以使學生逐漸明白其中詞序的架構、敘述的節奏和語境的雋永,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和交往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從簡單句型到作文
語文課進一步教學的目標,就是作文。要寫好作文,先決條件是從最簡單的遣詞造句練習開始,可以先用口語描述出來,然后寫在練習本上。這樣既可以加強口語的鍛煉,又可以在下筆時讓頭腦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再予以不斷增刪改調,然后步步為營,從短句到長句,再到段落。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小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作為老師,要改變過去那種灌輸式的、先入為主的教學法,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先寫,從他的行文中發現思想的閃光點,了解他文中大致的表達內容,順著他的思路,指出其中的不足,然后予以適當的點撥。要鼓勵學生寫日記、做讀書筆記,是從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或是精彩的情節,或者課內外閱讀中的感悟,及時記錄下來,并進行加工處理。不斷堅持,集腋成裘、納川成海,長此以往,便成為寫作中的活教材,就會實現從中信手拈來,達到余香滿口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綜合性的復雜工程,也是一個基礎工作。要做好,不僅需要全方位考慮,而且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為社會有用的人才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