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課堂注意力,顧名思義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課堂教學。由于注意,人們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問題,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擾;沒有注意,人們的各種智力因素,觀察、記憶、想象、和思維等將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而由于幼兒具有很強的塑造性,我們通過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即可更好的對幼兒的實施教育。而提高幼兒課堂注意力即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在培養幼兒良好品質的前提。又如何來培養幼兒的課堂注意力呢?
一、切實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園的集中教育活動是培養幼兒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應根據幼兒注意的特點,精心設計教育環節,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將幼兒的注意吸引到活動中來。如課前準備有律動或手指游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活動一開始,教師引導幼兒進入事先精心布置的場地中,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了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時;誘導幼兒結合游戲為故事中的動物設計對話,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不是老師自己一個人在說,幼兒在聽,那樣小朋友們會無聊那么他們的注意力馬上就不在活動上了。整個教育活動要緊密相連,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巧妙地鞏固了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其有意注意。在活動中,教師應該要靈活運用情境表演、談話、講故事、游戲、操作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大膽表述、扮演角色,使他們注意力集中,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培養幼兒注意力,應客觀地遵循幼兒注意力發展的特點
幼兒注意缺乏目的性和指令性,幼兒在這個年齡段做事的隨意性較大。如果做事沒有講清要求,幼兒的做事的隨意性更大。所以,幼兒在做事情之前先講好要求,這對幼兒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把握一堂課的最佳時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對象時,大腦皮層相應區域就產生一個優勢興奮中心。注意集中,大腦中只有一個興奮中心,并且興奮中心有穩定的節奏。對兒童的研究表明:2歲兒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為7分鐘,4歲為12分鐘,5歲為14分鐘。因此,在教學中應緊扣連續注意的最佳時間。教師可以把一節課的主要內容放在前10分鐘,后面適當進行游戲、練習,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當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時,以學生為課堂主人,教師參與人的活動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重新關注課堂。
四、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1.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個性化差異。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的直接驅動的影響,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認識他們感興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那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要善于將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作為促進幼兒的教育學習活動。把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幼兒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動作來幫助思維,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他們必須通過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構建起真正內化的新的知識經驗,形成幼兒期所獨有的知識經驗。例如,在欣賞散文《發芽了》中,要求能力強的幼兒不重復別人說過的詞,對能力弱的幼兒要求能說說散文的大致內容。這樣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感,激發學習興趣。幼兒在認識事物、獲取經驗的過程中具有整體性,所以要將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相互滲透來促進幼兒學習習慣的發展。
2.加強實踐訓練。習慣、習慣,習了才會慣。同一個動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做惡劣,而且要反復做,才能養成習慣。法國作家大仲馬說:“每一個重復的動作都有養成習慣的可能;重復的次數越多,動作也就越成熟。”毫無疑問,行為習慣的形成也來于反復做,即反復的實踐。如果家長在思想上重視了,而在行動上卻沒有耐心,那么,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將成為一句空話。人們知道:知識是基礎,行為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往往會言行不一,許多孩子嘴上說得頭頭是道,行動上卻難以做到,“知”、“行”嚴重脫節。為此,父母必須加強對孩子行為的訓練,創設孩子反復實踐的機會,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樂、勞動等活動中,進行學習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為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并在實踐生活中不斷練習,反復強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動化的行為,養成一種自然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繪畫、練琴、練書法等,來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會兒叫做這事,一會兒又叫做那事。訓練最好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以便形成一種心理活動的定向。
五、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幼兒注意穩定性差,容易受到的新異刺激而轉移,這是學前期幼兒的普遍特點。因此,父母應根據這一特點,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為孩子創造安靜、簡樸的物質環境。例如,孩子玩安靜游戲或看圖書的地方應遠離過道,避免他人的來回走動影響孩子的活動;墻面布置不應過于花哨;電視、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應擺放在較遠的位置。父母還應注意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適時地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與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時,成人不應隨意地去打擾孩子。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正聚精會神地玩著插塑或搭積木,爸爸走過來問一問吃飽了嗎,一會兒,奶奶又走過來讓孩子去喝果汁,又一會兒,媽媽又叫他幫忙去拿樣東西。孩子短短幾分鐘的活動被大人們打斷數次,時間一長,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專心做事時,家長最好也坐下來做些安靜的活動,切忌在旁邊走來走去,打擾孩子。
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培養和調整幼兒的注意力,家長和教師要掌握靈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據不同性格、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機智,勇于創新,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優良品格。同時借助家長的積極配合,只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