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研究法。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檢索、歸納和對比,以及理性研究,形成學校體育活動的理性框架,為實驗提供理論指導,通過實踐、檢驗、再實踐、再檢驗,不斷提升理論基點。
2.調查研究與經驗總結法。通過實驗前后問卷調查與訪問,全面了解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內容、形式、興趣、態度等,為制訂和修改方案求得第一手資料,在實踐過程之后,跟蹤調查,及時形成經驗總結等研究成果。
3.實驗法。根據實驗方案,在選定實驗學校的基礎上,各學校從工作實際、師資特點、辦學特色、社區優勢等主客觀條件出發,選擇適合本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途徑進行研究,拓展活動內容。
二、實施方案與主要措施
1.明確教學目標。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對體育與健康意識強的、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重點培養其合理制定鍛煉計劃,掌握正確鍛煉方法,學會自我評價,提高體育文化修養,進一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對于體育與健康意識差的學生以提高其體育與健康意識,使其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2.編寫校本教材。對試點班使用校本教材,在實踐教材中精簡教學內容,降低技術含量,突出趣味性和實用性。對于“高難度、新技術”動作,只作為介紹性教材,滿足有一定基礎的學生需要,以解決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使全體學生都能體驗體育的樂趣。在理論課教材內容上更注意科學性、指導性和時代性,選擇有利于身心健康并能有效的指導終身鍛煉的知識為主要教材,達到增強體育與健康意識,提高其鍛煉身體的情緒動力。增加開課項目,擴大學生的選擇范圍,滿足學生興趣的需要,有助于教學目標體系的實現。優化組織教學,強調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興趣,體育與健康意識的強與弱分層次教學,突出個性培養,滿足個性發展需要。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1.學校體育活動途徑得到了疏理與拓展。各實驗學校在總課題的基礎上,結合學校自身特點,除傳統的早鍛煉、課間操、課外活動課、學校田徑運動會、體育節之外,拓展了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小課間體育活動、大課間體育活動、一天兩個課間活動(上午傳統的活動,下午增加課間活動),校外(社區)閑暇活動、健身活動、假日遠足和其他校外文體活動、學生節假日和課余的閑暇體育活動、學校綜合運動會等。通過實驗,學校在現行的教學秩序下,完全可以實施課外體育活動,確保學校學生每天都有課外體育活動時間。
2.發揮了學校體育應有的功能。參與本課題研究的實驗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進一步端正,他們普遍認為,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培養學生健康成長主要途徑和手段,所以必須站在“健康第一”的高度,認識學校體育工作,探討學校體育發展的規律,確立“以人為本”的體育觀點,解決新形勢下的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途徑和內容,建立健全學校體育的新秩序、探索途徑多元化、內容多樣化的新型課外體育活動的立體模式;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發揮學校、體育教師、班主任、學生的資源優勢,體現課外活動的個性特征。改變教師督促學生活動為主動參與、積極活動;改變班主任只注重學生文化學習到組織、指導和參與學生活動,從而使學生體質得到了增強、學校體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3.實驗中認識到的幾個問題。
(1)改革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傳統形式,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一體化。在研究中我們認識到,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運用課內所獲得體育知識、活動方法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組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將學校體育向社會體育過渡的重要過程,是學校體育與體育健身相結合的具體體現,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更加顯得重要。因此,實驗學校把課內課外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促進了體育教師探索新型體育課的積極性,把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和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學方法引入體育課教學和活動之中,通過項目選擇、改進、整合、創編等形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采用課外活動的多元化途徑,為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培養興趣、發展學生身體活動能力,提供了生存、競爭、協調、創造等展現自我的廣闊活動空間。
(2)時代呼喚學校管理者的意識轉變和體育教師素質的提高。課外體育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在這個途徑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管理者,具體實施者是體育教師,從實驗研究的現狀看,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管理者的意識、評價方式、體育師資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還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這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3)學校必須堅持教育與體育相結合的原則。學校教育中體育還必須兼顧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它是提高學校課余訓練水平的發展方向。我國體育人才基礎性培養工作,與經濟發達的國家相比,培養的途徑比較單一,許多有運動潛力的青少年兒童都在各類中小學。因此,學校體育工作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同時,還必須兼顧發現與培養有運動潛力學生的任務,積極組織有特長的學生參加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的業余運動訓練,提高運動水平,這不僅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更有利于促進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四、結論與建議
1.實驗結果證明:在現階段不同的學校根據自身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選擇適合本校的課前鍛煉、課間鍛煉、課后鍛煉、校外鍛煉、競賽活動等途徑,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是可行的,這是學校體育面向全體學生的主要措施和重要保證,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活動的主動性,明顯改變學生參加活動的態度,提高學生參與各種鍛煉活動的比率,促進學生增強體質,提高學習效果。
2.在實驗的基礎上探索出的小學課外體育活動的途徑,確保了學生活動的時間、拓展了活動內容,調動了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的顯著提高。
3.在實驗研究中,總結出學校領導教育思想觀點的轉變,是落實課外體育活動的前提條件;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好、業務素質高、教科研能力強的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是課外體育活動得以開展的關鍵;改變傳統的對學生評價方法是課外體育活動得以正常開展的保障;優化活動內容,改革活動的組織形式,實現課內課外、校內校外一體化,是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改變和更新活動場地和器材也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