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生物課程實施的準備情況
生物教師在新課改中要求做到“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想順利地實施新課程,教師就要進行崗前培訓,隨著時間的推移,課程培訓由最初的參加相關專家對課程改革認識和分析的集體培訓,轉變為現在的網絡培訓。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們由于在校教學的時間不同,所以參加培訓的方式與時間不同。其中82.35%的教師參加過有關展示一些專家對課改的認識與分析的培訓,另外17.65%的教師只參與了網絡培訓。雖然培訓時間不是很長,卻使教師的基本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也使教師對新課改理念加深理解認識。
在問題“開展了哪些活動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調查結果表明:23.53%教師認為的學校對教師進行生物新課程的校本培訓,23.53%的教師認為學校按計劃定時開展教學研究活動,35.29%教師認為的學校支持教師參加省、市、縣有關的生物教研活動或培訓活動,5.88%教師認為的學校聘請專家來校進行生物新課程的教學指導,還有11.77%教師認為的學校鼓勵教師在職進修。這些活動的進行,使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在和生物教師們具體談話過程中,許多教師明確提出,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模棱兩可的觀點,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對教材進行系統學習和研究。
教師要想讓高中生物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更好的進行,就要認真的進行備課。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分析生物教材中各個模塊的相關知識聯系,抓關鍵,抓重難點,還要考慮如何與生產、生活自然的聯系在一起,怎樣才能更生動的講述生物學知識。這一點在簡述題中我們可以通過備課時間看出。其中41.18%的教師完成一節課準備工作時間在3~5小時,41.18%的教師完成一節課準備工作時間在5~8小時,17.64%的教師完成一節課準備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上。
二、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情況
教師的教學素質是教育發展的關鍵,雙遼市的普通高中都很重視教師專業的成長,并通過一定的獎勵給予教師們在教學研究的肯定和支持。調查結果顯示,11.87%的教師表示學校對具有生物新課程教研成果的教師給予了獎勵政策,29.41%的教師表示學校對參與生物新課程公開課的教師有獎勵政策,23.52%的教師表示學校對積極參與“以校為本”生物教學研究活動的教師有獎勵政策,還有35.29%的教師表示其他方面的獎勵政策,如學校舉行了青年教師的講課大賽,并給予了一定的物質獎勵。這些措施的出臺對于教師素質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尤其給予了青年教師在生物課程教學上更大的動力。
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會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17.65%的教師常常感到自身的知識面過窄需要不斷的更新拓展,41.18%的教師覺得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是最重要的,29.41%的教師認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于學生的開發和利用是必須的,僅有11.76%的教師表示在課前準備的多,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很難有預期的結果。這樣的結果讓我們看到,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需要有更大的提高,教師的觀念要更新,不可以總是戀舊,所以在教材里有些內容已經刪掉的不要再拿回來。在與學生訪談的情況看,每天的睡眠時間能保持在8小時(或8小時以上)的學生只有40%,他們提出,教材上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再加上復習和預習,忙完每科時間就很晚了。在與教師的訪談中發現,教師們能保證睡眠時間8小時是很難的一件事,教師總是處在一種精神緊張和身體疲憊的狀態,這在客觀上也干擾了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們需要通過各種方法來達到自身的轉變,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從而更好的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與生物教師和部分學校領導進行訪談時,教師們提到了近幾年來去外地觀摩學習的情況,學校比較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所以去外地參加培訓和學習的教師大多比較年輕。11.76%的生物教師在刊物上發表論文4~5篇,41.18%的生物教師在刊物上發表論文2~3篇,17.65%的生物教師在刊物上發表論文1篇,還有29.41%的生物教師從來沒在刊物上發表過論文。通過訪談可以看出,以往有些生物教師的科研能力比較弱,在新課程改革后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與整體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情況
在訪談中許多教師提出,新課程改革后,高中的生物教師了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和固有思想,把舊的教學方式轉變為新理念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方式,這樣的轉變對于觀念比較保守的教師很難在具體課堂操作中實現,但在學校的倡導和努力下,教師們首先轉變了自己的思想,并通過課堂的大量實踐,逐步改變著高中生物的課堂。
為了轉變觀念這個目標,教師們紛紛采取各種各樣的教學策略,其中17.66%的教師開始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探究式的教學,29.41%的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們進行討論,11.76%的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引入合作學習的觀念,23.53%的教師把生物的課堂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整合起來,5.88%的教師根據教材給出的內容設立相關課題研究,讓學生大量的參與課外研究,還有11.76%的教師提出了其他的方式方法,這些觀點都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效的促進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背景下,生物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改變了方式,把原來簡單枯燥課堂教學方式變成了現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在進行課堂觀摩的時候都有明顯的體現,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充滿了越來越多的生機和活力。生物課堂有了寬松的環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參與,學習時心情愉悅了,學習成績也能夠整體上升。
四、課程資源情況
課程資源的豐富度決定了生物課程在普通高中的實施水平,生物課程實施需要很多的課程資源,包括教具模型、教學掛圖、實驗設施、多媒體設備、周邊環境等。
調查結果表示,目前有23.53%的教師帶著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教具模型、教學掛圖,47.06%的教師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生物教學資源,還有29.41%的教師注重校內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具模型、教學掛圖、多媒體動畫的充分利用,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文字得以直觀表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身邊的生物資源充分利用,使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受到生物的魅力,從而自己去研究和學習,發現規律解決困惑。調查的兩所雙遼高中都擁有獨立的生物學實驗室,課標中要求的生物考查實驗都可以在實驗室中完成,如使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觀察細胞有絲分裂,鑒別生物體內多種有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