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大綱指出:“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訓練。”大綱還規定:“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所以我在語文教學中,特別重視朗讀這一環節,并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習興趣,激活參與熱情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一)重視老師的范讀,喚起學生朗讀的欲望
由于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所以教師適時的范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的范讀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調,應從自身的情感出發,以情感人,使學生如臨其境,教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引起共鳴。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使他們都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如在范讀《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時,我啟發學生注意,老師讀的與自己讀的有什么不同,老師為何這樣讀。朗讀中,老師那飽含激情的語言很快把學生帶入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幕鮮活的畫面浮現在他們的面前,同學們都涌起了強烈的表達欲望。讀完后,一位學生說:“老師讀得很有感情,讀課文的感情與我們不一樣。我課前預習,怎么也讀不出小動物們的那種自豪感,現在聽老師讀完后,我知道應該怎樣來讀了。”讓學生明確每一次朗讀的要求,使學生在一次次朗讀中,感悟不斷深化,水平不斷提高。當然,在學生朗讀的時候,也不能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教師的語調,要讓他們從自己的真情實感出發,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把一個個漢字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那樣讀出的感情才真摯自然。
(二)積極鼓勵學生,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我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能在學生的朗讀上進行恰當的點評,那么,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朗讀效果。如一位學生在讀《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最后一句,不但讀得正確、流利,而且還讀出了贊美新房的喜悅、自豪的心情。老師說:“你讀得太好了,老師也比不上你!誰也能像你那樣讀。”沒等教師把話講完,學生已經朗讀起來。
二、教給學生朗讀方法
學生有了朗讀興趣,就應該教給其朗讀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
(一)對比朗讀
學生對對比有濃厚的興趣,抓住這一特點,在朗讀訓練時,多采用對比朗讀。如調換字詞進行對比朗讀。針對具體課文內容中某些重點詞的理解,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對比朗讀。如《鳥的天堂》中一句“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在理解“顫動”一詞時,我讓學生把“顫動”換成“抖動”、“蠕動”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在一換一讀中,很快理解“顫動”的意思,并且興趣盎然地讀,體會到作者譴詞的精煉,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語感,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
(二)借助圖像看圖朗讀
低中年級課文中,有與課文密切聯系的插圖,適時用插圖配合朗讀,這樣,既對學生進行圖文結合的訓練,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三)身臨其境的配樂朗讀
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教師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選擇與之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創設情境的想象朗讀
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想象,同時更有利于促使學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學生更深刻地、創造性地理解課文。
三、采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愿讀,樂讀
小學生都好表現自己,都有表現自己的愿望,喜歡一展身手,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而一味地齊讀容易埋沒學生的個性。如果把個別讀、小組讀、齊讀、領讀、男女生對讀、上臺讀、競讀和評讀等方法揉合在一起,讓學生人人參與,那么就能在輕松愉快的競賽氛圍中使學生激情高漲,而讀得聲情并茂。除此以外,教師可以采用配樂讀、配音讀、表演讀、分角色表情讀等方式,來提高、鞏固學生的朗讀水平。
比如《我們成功了》這一課,由于學生年齡小,又因為本班孩子知識、信息面狹窄,他們對“申奧”幾乎一無所知,更難體會課文中人們激動的心情和自豪感。在備課時我就苦苦思索:該如何讓學生理解并體會呢?光靠老師講解是無濟于事的。這時我想到了“演”,何不讓學生演一演呢!課堂上,學生流利地讀過課文后,我讓他們找一找表示人們歡樂激動的詞句,并讀一讀。學生能找到詞句,但讀時情感不夠。我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鑼鼓,請兩名學生來敲鑼打鼓,又請幾名學生拿著國旗揮舞起來,其他的學生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我接著說:“北京申奧成功了,北京人民高興激動,全國人民歡樂自豪,你們高興嗎?”學生大聲說:“高興!”他們的情緒已經充分地被調動起來。我又讓學生和自己的好朋友相互擊掌、相互擁抱,好多孩子兩人擁抱時高興得又蹦又跳。緊接著朗讀課文,感覺就不一樣了,他們臉上充滿了激情,聲音中透露出歡樂,真正體會到北京人民的情感。學生就是這樣在演讀中展現出不斷提高的朗讀能力。
四、注重“評讀”,使學生讀中求新
小學生朗讀水平還不高,但他們能進行一些初步的評讀。當一名學生讀完后,另外一些學生就能公正地給予評價。例如,教學《夏夜多美》一課,當一名學生讀完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她讀課文時聲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沒有感情。”這時教師追問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這一段讀給大家聽嗎?”這位同學欣然同意了,當她讀完后請其他同學再點評。有位學生說:“老師,她讀這一段時,讀得非常有感情,聲音響亮,還加上了豐富的表情,我覺得很好。”然后,教師讓其他同學模仿這位學生的語氣讀一讀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見,如果將評讀訓練到位,相信在讀與點評中學生們已初步掌握了朗讀的技巧,朗讀能力會不斷提高的。評讀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要結合本班的實際水平,因人而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