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是對兒童的欣賞與認同,賞識教育是以兒童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在此基礎上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由此所產生的一種符合現代教育活動原則的教學方法。在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些老師的教育觀念就是在學生犯錯誤時,不分場合、不計方式地挑出其毛病、找出其缺點,認為這樣做才是真正為學生從情感上、心理上、思想上、行為上給予的最大幫助,能使其身心全面地發展。因此,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采用積極有效的教育方法已迫在眉睫。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贊賞,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飯一樣。贊賞屬于精神食糧,屬于滿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那么就讓我們都換一種教育方法吧!我們把批評缺點,改為尋找優點,以發現閃光點為突破口,來打造學生自信、自尊、自愛的基石。俗話說,千人干面。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個性特征和對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而在他們個性特征中有一點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們都強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勵和贊美。雖然每一個后進生其成長的經歷和環境不同,但他們每人身上都有其閃光的一點。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一雙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強化學生的優點,弱化學生的缺點。當學生犯錯誤時,為了使學生早日克服缺點、改正錯誤,急于求成,提出的要求往往一步到位。甚至近乎苛刻,這種教師以為只要出于好心好意,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提出什么樣的要求,學生總是應該接受而且必須接受。而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人為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對立,甚至引發學生的反抗與叛逆,嚴重的還會發生正面沖突,導致不良后果。在開展賞識教育過程中,老師們可以幫助兒童樹立自尊、自信,引導他們積極向上,走向成功。賞識教育是兒童成長、發育的啟蒙階段。那么,我們需要怎樣在各項活動中開展賞識教育呢?
重視賞識藝術,尊重兒童認知需求:
兒童由于年齡、認知、閱歷等方面的限制,對事物的感受與理解與成年人有著極大的不同,他們表達自己情感態度的方式也與成年人不同。孩子們獨特的心理、語言表達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盡管在成人看來是幼稚可笑的,但是這種想象正是他們思維、創造的結果。教師需要在活動中尊重兒童的藝術行為,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審美標準來評判孩子,要站在兒童的角度來審視他們的行為,對其予以肯定,有利于培養、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將賞識教育建立在對兒童自尊的保護上,在尊重兒童人格的基礎上,善于用肯定性的、激勵性的語言對其進行賞識。
搭建賞識舞臺,尊重兒童表現需求: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兒童作為獨立的個體具備自己的獨特性。一個孩子即便表現得再差,他也有自身的閃光點。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同的學生具備不同的才能,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發展潛能。我們在活動中,需要拋棄世俗的教學觀念,善于觀察、發現、分析兒童,抓住兒童的閃光點,并為其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注重為兒童搭建被賞識的舞臺。班里有個非常調皮的孩子,上課總是不聽話喜歡到處亂跑,但這小家伙卻有很好的表達能力,所以我常在班級開展講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動的時候,我會鼓勵他積極參與,使他在舞臺表演中勇于開口說,敢于表現自己。通過教師的“賞識”,給了他說話的勇氣,使他培養起了成功的心態。自我約束力也逐步提升,慢慢地改掉了一些好動的習慣。兒童在整個學習教育中,被賞識,才能不斷敞開心靈,接受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以至不斷成長、進步。
激發自賞學習,尊重兒童接納需求:
教師通過賞識教育幫助兒童樹立自信心,盡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效果隨著教師賞識意識的減弱,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受挫。而且兒童階段的孩子們正處于意識模糊的狀態下,他們對自己正處于什么階段,現在是什么發展狀況,將來的發展中會面臨哪些問題,將來會有哪些發展等都沒有一個完整而清楚的認識,由于他們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也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這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引導兒童悅納自我,賞識自我,這是幫助兒童真正樹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賞識是鑲嵌在心靈上一個用之不竭的核反應堆,是一種精神催化劑,是前進的原動力。教師需要理解兒童、尊重兒童,對兒童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賞識,使兒童能夠真正認識自己,學會學習,學會生存與發展,為兒童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