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學生的獨立意識尚未形成,非常看重老師在課堂上對自己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技能及思想情感的發展。好的評價是一團火,可以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反之,則可能恰似一盆冷水,“撲滅”學生的興趣和信心。那么教師該如何恰到好處地使用課堂評價語,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欲望,以獲得課堂的最佳效應呢?我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談幾點看法。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教育人使用的語言是藝術的語言。”我們的課文是以文字為載體,承載著人的情與意,因此,語文課呼喚教師評價發自內心,投入真情。真誠的評價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有時也許是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無聲”,也會帶來“勝有聲“的效果。遠離虛偽與做作,喚起學生的傾情投入,只有這樣的課堂評價才是發自肺腑,才能動人心魄,正像花兒的美麗需要蝴蝶和蜜蜂的發現一樣,學生的成長也需要教師的關注和呵護。所以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當努力以真誠的語言、公平的視角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積極的心理狀態,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葉圣陶先生說過:“作為一名教師,只把功課教好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存在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課堂成了個別優生表現的舞臺,只顧及一兩個,卻打擊一大片。這種課堂評價既不能客觀公平地評價每一個學習主體,也不能顧及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感受,至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更是無從談起。“價值多元,尊重差異”是課程評價的基本特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評價也應“以生為本”,從多個角度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關注學生個體間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內發展的不均衡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中極易出現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所作的評價語言過于機械化、單向化,導致“例行公事”式的評價語和一味地注重獎勵的形式。這些單調、刻板又缺乏針對性的評價語言,非但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推進作用,反而會把他們引向思維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維的誤區。課堂評價最重要的是要捕捉最佳教育時機,鼓勵性的評價能讓學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發,讓整個課堂充滿生機。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提下,用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言辭、友善的微笑,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品嘗到被人尊重的喜悅,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價值。使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與老師、同學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在鼓勵贊賞的同時還要注意評價的客觀性,既要肯定學生的成功與進步,又要及時鮮明地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與錯誤,讓學生清醒、正確地認識自我,進而主動改進自我,完善自我,促進自身發展。如當某個學生朗讀課文后,有的老師總喜歡這樣評價:“讀得不錯,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兒呢?學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們這樣評價:“讀得正確、響亮又流利!如果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頓,掌握好語氣就更好了。”這樣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的評價,不僅使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有一個科學的正確估計,還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課堂評價的功能不僅在于激勵,更在于指明方向。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才是真正著眼于學生發展的評價。
總之,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評價的魅力,重視和加強課堂教學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等功能,樹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觀,才能為課堂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使課堂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教學的效率,使語文課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