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所涉及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學科知識,很多內容都和德育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就為教師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可行性。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承擔起責任,充分認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意義,思考其中的困難與問題,并采取有效策略妥善解決,達成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目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意義;全面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要求學校教學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為目的,語文作為小學教學的主流學科,更是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主要途徑。語文學習不僅要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更要學習教材中蘊含的思想道理。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不是毫無根據的,它需要的是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內涵,從而彰顯出德育效用,而不是憑空在教學中摻雜的德育內容。
為語文知識學習提供明確目標: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這是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而語文學習的深層次目標,則應當是對教材文本思想感情的領悟和精神品質的學習,這是對語文人文性的掌握。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則可以顯出語文人文性內涵,升華語文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升華同樣是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和升華,學習內容必然變得豐富多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提高。
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給教學內容帶來最直接的改變。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多數課文都蘊含著簡單易懂的人生哲理或者高尚優秀的思想品質,在這類文章中滲透德育,必然是在機械的字詞教學基礎上,突出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而這種德育能夠將如勤勞、刻苦、向上等積極情感傳達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氛圍,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德育營造的積極氛圍中,學習積極性會更高,學習也會更刻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中尋找德育內容的滲透氛圍:小學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往往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充分重視到對德育內容滲透氛圍的創設。德育內容滲透的缺失,會導致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難以將德育內容和語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難以發揮出德育應有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學過于重視理論的學習,忽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導致學生對于德育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也存在問題,這都是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點思考解決的問題。
尋找小學語文教學融入德育內容的方法:當前,還沒有相應的書籍或專家對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具體方式方法進行總結或論證。教師自行進行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就很容易出現強擰、生硬等偏差,課堂往往會變得不像語文課,也不像思想品德課,學生對于德育內容的接受情況也不盡如人意。與此同時,在進行小學語文融入德育內容的過程中,還要充分重視對相應教學方法的動態性研究。因為課文內容的不同,決定了課堂教學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方法更要不斷調整改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具體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內容、學習特點進行深入了解,并根據德育的內容要求,選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適當方法。
在拼音、生字教學中滲透德育:拼音、生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開端,也是教學中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時間雖然比較短,但卻是最應該扎實打好基礎的學習部分,因為它是幫助學生組詞、寫話、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根本途徑。很多教師在拼音、識字教學中往往只重視教給學生發音方法、拼讀技巧以及書寫方法,以教會學生能讀準、能寫對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卻不注重思想情感教育,使漢語拼音教學變的機械和枯燥,無形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效率。事實上,如果教師們能巧妙地在拼音、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會取得很不錯的效果。
在課文學習中滲透德育: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文學習則是德育滲透的主要載體。有效滲透德育,離不開教師對課文內容的科學解析和有效拓展,離不開教師將課文內容同德育內容的有機結合。語文課文中的內容是各不相同的,德育內容也是復雜多樣的,保證了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的可行性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