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地理教學以來,我從一個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到有經驗并可以很好的駕馭課堂的教師的轉變,可以說這個過程,充滿了艱難,也包含著自信與喜悅。為了能讓自己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地理教師我是這樣做的:
刻苦鉆研,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教學是要傳授給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每上一節新課之前,我都堅持認真備課,備課中我不僅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然后聽同組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課,學習他們教學過程中的好的方法,和自己備的課對比一下,看看自己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積極改進。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尤其遇到教學上的難點,如:高中地理《地球的運動》這部分內容,這些知識點歷年來都是考試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而這個知識點又比較抽象,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而我們的學生能力差,想象力又不好,再加上學校的教學設備落后,如何用最簡單、明了、準確而且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講述這一概念,無疑給我提出了一個大難題,我吃飯的時候在想,睡覺的時候也在想,為了講好地理清這一部分的內容,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與參考書。此外,我還向其他老師請教,經過長時間的揣摩,再考慮學生的實際,我用紙板制作了一個太陽光線,然后在黑板上版圖,來給學生演示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在上這部分內容之前就做到了胸有成竹。后來在課堂上這一部分內容的講授,讓我很感到滿意,由此我懂得,要想給學生上好一堂課,自己必須下足功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
培養學生識圖析圖的能力:
在地理中,地圖是學好地理的一把金鑰匙,是地理“教”與“學”的重要載體,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具有運用廣泛而實用的特點。在地圖的學習中,要通過地圖讓學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四個層次,當然在四個層次中,第一個層次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后面三個層次的基礎,對于這方面的學習我是這么教學的:第一步:確定位置。讓學生初步記住所學的每個區域的大致經緯度,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一個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的大致輪廓,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第二步:明確地理事物。在第一步學習的基礎上,再做深一層次的學習,就是讓學生記住一些重要的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我還將這些編成順口溜,如:北回歸線穿過的地理事物有:紅海、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海、印度半島、中南半島、臺灣島、墨西哥灣。編成:“一灣二海三半島,還要經過臺灣島”。這一階段的學習也可鼓勵學生去發現里面的規律,然后去總結歸納,使地圖的輪廓在學生的腦海里更加清晰。第三步:強化階段。為了鞏固前兩步的知識,還需要這一步的強化階段,在這一段的學習中,我特地印制了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填充圖讓學生練習,對于那些易錯的沒有記住的還要進行重點記憶。另外,我讓學生每天都帶著地圖冊,每當遇到區域地圖的題目時,我都讓學生隨時拿出地圖來尋找在哪里,讓學生時時記,天天記,這樣不間斷的記憶,時間長了,腦海中就是一幅活地圖了。經過上面的學習過程,我帶的學生在這方面掌握的都非常得好。在地理的題目中都是“無圖不成題”,要想學好地理,分析好地圖是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過程,這是我教學中一個深深地體會。做好學生對地理產生興趣的工作非常重要,作為地理教師就要積極探索教學規律,大膽的嘗試創新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高中地理是學習地理的重要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是一門文理兼有的學科,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地理概念。我們還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地理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借助對地理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向同事學習由于我地理教學經驗不足,所以,在教學中很注意請教一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我從他們那里學習了一些教學上經驗。同時,多聽其他地理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自己不斷反思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