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美術專業也是得益于我的天賦,但在教學方面我則顯得很茫然。美術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學科,有其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訓練體系作為支撐。由于認識的誤區,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的講為主,以教材上原有的作品供學生參考,將明暗調子、寫生中的環境色彩等作為基礎內容。新課改教學的實踐證明:這些基礎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相差太遠,與學生的生活需要相差太遠,學生在有限課時內是無法掌握這些基礎的。于是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大量的失敗者,嚴重傷害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自信心。記得剛登上講臺的我,由于缺乏教學經驗,每一節課前的導入很是困難,好象每節課都是開門見山、直接進入主題,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沒被我的這種方法吸引,對我所上的美術課根本不感興趣。上完每節課后,我都心事重重,為我的課前導入冥思苦想。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我認真解讀了《美術新課程標準》,它細細地告訴我,一節課的開始是教師譜寫一首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精心設計好這個“開端”,使學生從新課開始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學生學習新知是至關重要的。美術課的導入方法很多,但必須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課型特點和教學環境來確定導入的方法。
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復習導入法、談話導入法、提問導入法、猜謎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唱歌導入法、游戲導入法和音像導入法。
興趣是人學習的最大動力,當學生對某個事物產生了興趣,他就會主動而積極地接受它,在學習上就會表現出我要學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精心設計教學,用問題情境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在環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推動學生獨立主動的思考,積極深入的探討。如:在上《美麗的魚》一課時,我首先從欣賞色彩美、形式美開始,分析講解手法各異的泥塑、染紙、剪紙、拓印、紙版畫、線貼、樹葉拼貼、布貼、噴畫、吹畫、蠟筆刮畫、對印畫等。讓學生接觸不同的工具材料,運用遷移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畫種,去大膽嘗試藝術的表現方法。讓學生在美術興趣的表現過程中發展個性、氣質,使學習興趣在一幅幅永不滿足、永遠創新和變化的作品中體現。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在美術教學中不斷的總結、反思、實踐,我的教育教學能力提高了,我的學生更加喜歡美術課程,學生的繪畫技巧也得以提高,并在各項美術活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以后的美術教學中,我將適時轉變觀念,調整學科方向、教學內容,立足本上,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使學生更好的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成為有創造、創新能力的人才,迎來美術教育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