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的學生、家長課外閱讀意識比較淡薄,特別是家長,認為只要讀好課內學習的書籍就行了,課外書那是“閑書”。農村小學生閱讀現狀存在很多問題,不容樂觀,對農村小學生的閱讀現狀做了調查,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并做了有益的探討。
農村小學,學生、家長課外閱讀意識比較淡薄,特別是家長,認為只要讀好課內學習的書籍就行了,課外書那是“閑書”。再者,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學生擁有的課外書籍極為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閱讀量、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問題:第一,閱讀興趣缺乏。由于農村小學生的家長受教育的情況比較低,受家庭影響,學生大多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顯得比較被動、消極,或者僅從獵奇出發。閱讀中隨意性較大,且家長認為自覺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第二,閱讀內容單一。童話故事和漫畫占多數,很少涉及歷史、人文、科學及有關時事政治類的書籍。在家長和學生的頭腦中,一聽說要買課外書,許多家長、學生買的是優秀作文,將作文集等同課外書。第三,閱讀時間較少。電視、手機、游戲等占據了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孩子們的課外閱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第四,閱讀能力偏低。閱讀速度較慢,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概括段意以及文章主要內容、領悟文章中心、表達自己感受、質疑問難的能力較差。那么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激發閱讀興趣:以身示范,做好學生閱讀道路上的領路人。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興趣,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種地位?!苯處煹拈喿x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前提條件。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閱讀書刊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還可在教學時,講述一些故事,并順勢推薦書籍。
指導選擇讀物:首先,讀物的思想內容要正確、健康;其次,讀物的內容要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識字少,閱讀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給他們推薦內容短淺的繪本、童話、寓言、兒歌等圖畫書,如《爺爺一定有辦法》《小老鼠》等等。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知識面有所擴大,閱讀能力有所增強,就可以推薦一些兒童小說、科學故事、兒童詩歌等,如《夏洛的網》《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等等。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活知識進一步擴充,就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成長小說,如《淘氣包馬小跳》《愛的教育》等,還有偉人故事、中外名著、時事政治等,這樣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能讀到適合自身需要,同時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發展的課外讀物。
教給閱讀方法:客觀地說,不少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總體而言閱讀能力偏低。因此,我們教師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把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理解、歸納、概括等能力。另外,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閱讀還有不同的讀法,隨著學生年級的增加、年齡的增長,可向學生介紹幾種有效的閱讀方法。如泛讀法、選讀法、精讀法、速讀法……
養成閱讀習慣:葉圣陶曾說:“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迸囵B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要定書。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能半途而廢,要養成選一本就要讀完一本的習慣;二要定時。要讓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選擇讀書的時間,不能想讀就讀,不想就好幾天不讀;三要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長此以往,這些習慣會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一旦形成習慣,學生將會受益終生。但是,畢竟小學生的持久性差,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經常提醒、督促檢查。我們是這樣做的:第一,每周安排一節“讀書課”,讓學生把書籍帶進課堂,在課堂閱讀、交流;第二,每天上午、下午到校以后,除值日生外,所有學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書,這樣每天半小時的持續自由閱讀,為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第四,每周一節的班會,可利用起來開展有關閱讀的活動,如專題朗誦、講故事比賽、“讀書讀報活動”、劇本表演等,這樣既檢查閱讀活動的綜合效果,又會大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促進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正如作家肖復興所說:“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孩子是最大的財富?!币虼耍瑸榇龠M農村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學校、社會、教師和家長需共同關注、齊心協力,把農村小學生引向廣闊閱讀空間,使農村小學生在閱讀中能夠享受到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