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初中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很大的問題,有的甚至會表現出不懂,從而厭學的跡象。我也曾經因此而苦惱迷茫過,但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經驗的積累。我總結出,傳統的貫穿式的英語課堂教學會使教師的教學變得乏味,學生的學習變得被動,課堂缺乏生氣和活力,教學效果不佳,甚至會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教法得當,便可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如何才能做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趣味教學呢?然而,掌握一門語言必須有足夠的語言輸入。學生只有通過讀和聽才能接觸地道的英語,也只有在獲得大量語言輸入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語言輸出。寫作是語言輸出,應建立在語言材料輸入的基礎上,如果學生沒有關于主題信息的知識輸入,就很難實現正確的語言輸出。
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 “學用結合”“師生配合”。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語言實踐機會。課外活動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個人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自由地學習和鍛煉。
三、寫作能力的提升要從幾方面入手
1.識記詞組和背誦固定表達句型。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多識記詞組。詞組就是單詞根據語用實際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如果想寫出或說出地道的英語,就要用那些約定俗成的詞組。例如,表達吃藥的詞組是“take medicine”而不是“drink medicine”或“eat medicine”。記住詞組have a good time意義及用法,寫作中就不會出現“I played happily” 漢語式的錯誤了。英語中有許多比較固定的表達方式,如:I am afraid that….?It is hard to…等,掌握了它們,對學生寫作大有益處。
2.用好聽力,精選素材。教材每單元的課后聽力練習往往都是精選的語言材料,學生可以從中了解英美文化,熟悉英美習俗,擴大知識面,為語言輸出做好鋪墊。為此,教師不僅要求學生聽懂和復述聽力材料內容,還要幫助他們欣賞其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方法,同時挖掘聽力材料的文化內涵。筆者將采取如下方式處理課后聽力材料:掌握材料中出現的生詞詞組和句型;講解連接詞在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的正確使用方法;分析并比較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的不同;體驗中英文表達方式的差異。
3.模仿造句。連詞成句,自由造句,中譯英(訓練句子成分的完整性)這是最基本的訓練,也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英語思維的基本途徑。教師要讓學生熟悉英語的五個基本句型,盡量讓學生了解英語句型與中文表達之間的主要區別:例如:漢語里沒有動詞的時態變化,英語每個句子中的動詞都必須有一套時態的“衣服”;中英文間冠詞的用法區別,等等。這個階段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對學生及時改錯,以期培養學生的地道的英語思維和規范的英語表達,為寫出整體規范的英語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4.課文改寫。改寫課文,是學生對語言材料吸收存儲內化整理然后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創造性的語言復述。它不是機械地默寫原文,而是基于理解的創新。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鞏固和積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及系統連貫的語言能力,長期堅持進行課文改寫,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作文能力都將得到明顯地提高。初中低年級時,可先對課文進行充分的句型轉換,以降低難度,然后逐步過渡到盡量讓學生可以自行改寫。
四、培養學生作文答題技巧
1.仔細審題,弄清大意。審題是寫作的關鍵所在,仔細審題才能深刻理解題目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不論是漢語提示寫作還是看圖寫作,都要仔細審題,弄清寫作內容,如背景、人物、時間、體裁等的要求。
2.緊扣要點,擴寫成文。要列出要點后,依據要點擴寫成文。可運用想象適度發揮,但切記不可隨意亂寫,要緊扣畫面或漢語提示,適當描述,連貫通順即可,不能把漢語提示全部譯成英語。
3.反復檢查,修正錯誤。擴寫成文后,考生應將擴寫后的文章認真讀一讀,檢查是否有錯誤。在檢查時,著重看短文是否扣住了提示或圖畫的內容,要點是否有遺漏。同時,還要注意有無語法錯誤,如時態、人稱等,是否符合文體特點、格式等等。
總而言之,教學無定法,學習也無定法。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體現規律和個性的過程,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語言學習是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一個好的教師不僅使學生學到英語,更重要的是能讓其懂得如何學習英語。能面對挑戰,才能到達勝利的頂峰;多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鞏固和發展這種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才能防止學生掉隊;讓學生感覺到在趣味中學英語,不是簡單的記憶單詞,不再那么枯燥無味,這樣會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寫作是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長期復雜的訓練。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始終把寫作訓練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并引導學生養成用英語寫作的好習慣。勤于練筆,肯定能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