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為一名藏族小學漢語文老師,深知藏族學生學習漢語文的困難重重。如何提高藏區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值得我們大家思考的問題,特別是身處一線”雙語”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從觀念上來加以轉變和更新,并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上強調針對性,體現層進性,激發自覺性——這是我們的實踐總結,也是一種理論思考。
一、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藏區,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基礎遠遠落后于內地學生。就具體情況來看,因素是多方面的。藏民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較差。多數藏族學生大多來自于邊遠的牧區,漢語表達能力欠佳,在校園、教室內,多數的藏族學生依著”優勢”條件,他們的日常交際用語是藏語。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場所。這一學期,我在這一方面下了不少的工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在課前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例如:猜謎語、做游戲、爭當小老師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還有,注重鼓勵后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學習興趣。
二、培養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為一種傳統的教育思想 ,應貫穿于我們的整個教育和教學中,而在偏遠的藏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因材施教”更加具有全新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些問題在漢族學生那里已經得到解決了,但對藏族學生而言卻很難。因此,我們應該弄清藏族學生在學習漢語文時存在的特點、困難。有準備、有目的地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反對忽視特殊性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手段。
1.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針對本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運用競爭機制,例如在學習、行為、好人好事等方面看誰做得最好,一個月后進行評比,并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習慣。此外,每日晨會課讓班長當“小老師”領讀,既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閱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以寫學生喜歡的題目為主,漸漸過渡到書本的內容。每隔一天,我會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進行練習。平時還經常讓學生把自己的好書帶到學校,放到教室的書柜里,由專人保管和借閱。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3.加強寫字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我特別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課堂中注意提醒,對學生進行寫字指導,課外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一個學期下來,很多同學的鋼筆字寫得很漂亮。
最后,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教育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