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本次課程改革,不僅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還改變了老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因此,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教學中解決了這幾方面的問題,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
一、數學新課程最大的特點是把數學放在了生活中,而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在生活的舞臺,學生在學數學時發揮著自身巨大的能量。傳統意義上的數學課堂,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較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較少關注學生的不參與是否與己有關,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怨學生,甚至是批評學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宜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課堂的魅力,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陶行知先生說過:“時時有創造,處處有創造,人人有創造。”《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玩”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去經歷數學。學生有了興致,就會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欲,從而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在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創設與學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喚起學習熱情。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真奇妙!”,從而產生“我也想玩一玩、試一試”的心理。這樣的教學,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萌發出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玩”好數學的愿望,從而更加樂意去學習數學,在數學世界里自由翱翔。
二、.新課程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如新課程內容中的“思考與交流、實踐活動、學與問這部分知識應在老師適當的引導,點撥下盡量讓學生獨立完成或通過交流、討論完成。”思考與交流“、”學與問“這兩部分知識應在課內通過師生交流讓學生完成,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思考能力,優化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讓學生在課外獨立或集體完成,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
三、新課程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我講你聽,我說你記”的教學模式,學生由被動的“聽眾”和“觀眾”,轉變為探究的主人、合作的伙伴、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思想政治課新教材生活化的特點,適時指導學生開展個別爭論、小組討論、分組辯論、即興演講、模擬法庭、時事報告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動腳,多種感官齊動并用,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的革命,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對新課程應著重把握其精神實質,用新課程的理念、思想來武裝自己,而非用一些新課改的表面形式、具體做法來裝點自己。等,學生卻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究,分析、理解和感悟,影響了課程標準的實施,沒有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
因此,無論是新課程的實踐,還是名師、大家課例的借鑒,我們都要堅持有形有神、形神兼備、重在精神的原則。
四、課堂教學的量是指教學的進度、結構,知識的容量等;教學的質是指學生的思維、智慧得到激發,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五、傳統教學認為,課堂有大容量就會有高質量,教學如趕路,趕的就是速度。因而在教學中片面追求教學的快進度、密節奏、大容量,學生被牽著鼻子走,失去了興趣,喪失了主動性,教學效益大大降低。實際上知識容量再大,若不被學生掌握,質量也就無從談起。新課程淡知識難度、輕邏輯體系,重在學生的體驗、合作、探究、感悟,課堂教學內容不在多,容量不在大,學生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就行。所以高效的課堂必是高質量的課堂,但高質量的課堂不一定是大容量的課堂。
鑒于新課程的以上特點,因此,老師的講課一定要打破傳統的老師主宰,統治整個課堂的模式,取而代之是在老師精心備課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根據授課內容特點,張馳有度靈活的駕馭課堂,盡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老師的精心引導、點撥,盡量讓學生動起來,做到老師講的輕松,學生學的積極主動。有時讓學生自學之后,老師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有時讓學生通過討論共同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課本中的問題,讓他們動腦、動手、動筆;有時讓學生在黑板上展示;有時讓學生敘述解決問題的思路,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教學盡量優化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我想這樣的教學方式更符合新課程的精神,更能激發學生的潛力,學習熱情,學習主動性,更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使自己更有效的教學,期待著與其他同仁就新課程的教學做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