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以傳授人類文化知識為己任,故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校園文化的建設。伴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這也要求我們學校必須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所謂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學校全體師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確立共同擁有的價值觀、信仰、態度、作風和行為準則。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凈化心靈,陶冶性情,在較為優化的學校環境中,學生們的人格得到了塑造,個性得到了發展,精神境界得到了升華,這種潛在的影響對于學生的成長所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校園文化對人的行為規范產生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使學校中每個人都清楚地明白,“在這里的事情應該怎么辦”,從而促使全體員工不僅僅注重自我利益,更要考慮到學校的利益。凡是具有強勢校園文化的學校,其校園文化活動往往就會形成多樣,既有高雅的活動也有普及性的活動,參與者也往往涵蓋面廣,既有學生,也有教師和學校領導。校園文化越強的學校,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和信仰就越堅定。當然,學校中每一個人的思想、性格 、情趣千差萬別,然而一旦形成了強勢校園文化,這些千差萬別的性格和情趣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對學校的認同感和凝聚力社會增強。由此而產生的行為方式也會超于一致和自覺。從這個意義上說,校園文化實際上已成為一所學校的思想旗幟。開展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增知益智,促進學生認知的深化,使學生了解學科知識以外的未知世界,增進其社會實踐活動的才干。
雖然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是指學校的辦學理念,師生員工的價值觀、信仰、教風和學風、人際關系等精神領域方面,但校園文化建設卻不能僅僅從這些方面入手,因為影響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決不僅僅限于精神方面。我主張應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理解校園文化建設問題,即通過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三個方面的工作來構建一所學校理想的校園文化。具體說來,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包括如下的內容:
一、學校物質文化建設
學校物質文化建設是指學校建筑設施、教學設施、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圖書館、運動場、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設,這些既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塑造優良校園文化的物質基礎。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內含校園建筑、校容校貌、學校標識,校園綠化等要素。這些要素主要是學校硬件建設,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要靠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著力解決。但作為學校要盡可能做到校容校貌的整潔優雅,使學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發美感的作用。校園綠化要和學生的勞動教育實踐結合起來進行,要提倡師生自己動手建校園。這樣,學生才會愛惜綠化成果。
二、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即規范學生師生的行為,告誡人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要發揮校園文化的這一功能,自然離不開學校制度文化建設。作為學校來說,設置必要的組織機構如黨團組織、學生會、少先隊、運動代表隊以及各種文藝團體,這些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依靠力量,它們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保證。同時,建立健全規范的規章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三、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學校的形象、個性、風貌往往通過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體現出來。
1.校風、教風和學風。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完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和作風。優良的校風是一面旗幟,激勵著教師為人師表,辛勤育人,也鞭策著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教風是一所學校教師長期積累和形成的教學風格。小學應倡導嚴謹治教、敬業愛生的教風。為培養良好的教風,學校要發大力氣創造各種條件,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為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關心教師的生活疾苦。學風是一所學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治學態度的集中體現。良好的學風也像校風、教風一樣,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總之,校風、教風和學風集中代表了一所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程度,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校長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
2.各類典禮和文化活動。在小學經常進行各類典禮和文化活動,對形成校園文化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演講比賽、學校藝術節、全校性運動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社區服務、入隊入團儀式、開學、畢業典禮等培養學生良好情趣、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集體主義協作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就學校而言,它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堅持不懈地堅守,持之以恒的努力,充分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從而確保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成為學校中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才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