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時期是幼兒心理刻痕最為深刻之時期。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幼兒大量建立行為與禮儀圖式。幼兒接著進入依照前概念與圖式對人與事進行直覺判斷的階段。這時幼兒獲得的行為與禮儀圖式,很可能進入深層意識里(直覺,下意識),形成內在的行為、禮儀基本認知,并外顯為幼兒的行為與禮儀舉止。如果我們有成功的幼兒行為與禮儀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兒今后有著良好的行為與禮儀習慣。這就提高了他們的人際智能,增加了社會的和諧度,減少了幼兒今后可能遭遇的人際矛盾。這體現為幼兒園課程的禮儀教育內容。
很巧的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一份國學典籍的豐厚遺產,其中包含相當數量的禮儀典籍。中國是禮儀之邦,西周視禮為“國之大柄”,春秋時期荀子的“國無禮而不寧”,孔子的“克己復禮”,直到后來的“仁義禮智信”,禮儀一直是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規范社會人的重要依據,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這份遺產我們應該繼承。借鑒古代培養幼兒行為與禮儀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是可行的。今日之學前教育,學習臺灣地區和日本、韓國,把國學禮儀典籍納入課程內容結構里,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它能夠使孩子們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
一、禮儀典籍教育的課程定位
國學禮儀典籍教育是學前課程禮儀教育的重要課程內容。它和現代禮儀教育內容共同組成學前課程禮儀教育的完整內容結構。這是我們對國學禮儀典籍教育的基本定位。
國學禮儀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禮儀,如站、立、行、走、臥、對待長輩、進餐、外出、歸家等。這些禮儀直到現在還是活的,這些禮儀的實踐還能體現人的文明素養。但是,國學禮儀典籍的內容,不可能體現現代禮儀知識,如關于國旗國歌的禮儀、吃西餐的禮儀、乘公交車的禮儀、唱“卡拉OK”的禮儀等。因此,國學禮儀典籍教育被放棄是錯誤的;它成為學前課程禮儀教育內容唯一內容也是不對的。把它和現代禮儀教育結合起來,統一起來,才是正確的選擇。國學禮儀典籍教育比之現代禮儀教育更豐富的內涵還在于它以吟誦或誦讀的方法,使幼兒在記憶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記住古代語言精華,促進古代典籍語感的形成。這對幼兒今后繼承古代文化精華、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也是很重要的。
二、建設禮儀典籍教育的潛課程
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為課程內容。
較好地具備教育功能的教育環境被稱為是潛課程。我們在開展國學禮儀典籍教育時,特別注重潛課程的建設,力求發揮其內隱的教育功能。
我園設置了書架,添置大量圖書,,其中包括古代禮儀典籍或對禮儀典籍進行解說的書籍,為家長和幼兒提供了親子閱讀、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們在充滿書香與溫暖親情的環境中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我園建有培才育德的“潤德廊”。在長廊的右邊,展示的有將禮儀典籍“弟子規”與我園集郵園本課程相結合,設計制作《弟子規》郵票系列:“弟子規,圣人訓。守孝悌,次謹信。”
三、禮儀典籍教育融入學前教育課程的途徑
禮儀典籍作為學前教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實施途徑又是什么?根據禮儀典籍適合于誦讀的特點,和幼兒在幼兒園里的學習特點主要是游戲與生活,我們實施禮儀典籍教育的課程途徑主要是:
以禮儀典籍誦讀為主的專項活動平臺
禮儀典籍教育融合于學前教育課程,它主要是實踐性課程內容,無須過多識字或無須強調識字。但是,誦讀活動的安排是可取的。我們安排了誦讀禮儀典籍活動,如《弟子規》、《常禮舉要》等,主要內容涉及與人相處的禮儀、公共場所的禮儀、用餐的禮儀、學習的禮儀等基本禮儀規范。對禮儀典籍的誦讀,伴隨對其內容意義的解釋,其作用是對其內容進行感知與理解,同時促進古代典籍語感的形成,加強對其內容的記憶。在缺少對禮儀典籍語言感知的情況下,禮儀典籍教育是無法進行的;只是感知與記憶,而不理解禮儀典籍內容意義,這種教育也是無效的死讀書。在不影響幼兒園課程整體結構的情況下,每周安排1—2次專項活動。
禮儀典籍誦讀平臺承載多樣的方法與形式:
誦讀,可以是教師范讀,領讀、引讀,小朋友跟讀;也可以是錄音帶帶讀,也可以是小朋友帶讀、齊讀……讀只是感知,還必須輔以言語解釋,輔以禮儀故事講述,從老師講禮儀故事,發展到幼兒講禮儀故事。讀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以相關幻燈或圖片來幫助幼兒進行理解。誦讀時,要以背景音樂來優化氛圍,激發學習情感,加強記憶,提升學習效果。除此之外,以禮儀典籍誦讀為主的專項活動平臺還包括體現為操作的禮儀訓練、靜定訓練等形式,以幫助小朋友內化其意義,外顯其行為,提高處事能力;此中特色者是利用戶外活動練習“弟子規少兒經武”,在口誦經文的同時、身演拳法,將古圣先賢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行為規范的道理和方法,融入到肢體運動中,直接明了弟子規的含義,并身體力行,增強記憶,鍛煉意志力,協調身心平衡能力。
(二)在一日生活環節中實施經典禮儀教育
禮儀典籍教育內容本身就是一些行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老師在專門的誦讀之外,首先在動態的生活環節里通過隨機的解說或帶讀,幫助幼兒理解其意義,并且立即應用于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中,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來學習感受經典禮儀,以達到內容和情感,語言和行為,感受和實踐的統一,并通過行為的反復,積淀為幼兒的素養和內涵。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一日生活各環節占了相當大的時間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滲透禮儀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兒從小養成禮儀行為的良好品質;從問好到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師長之間的尊敬乃至孩子的用餐、舉止等禮儀,我們都與經典禮儀教育密切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