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力目標: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情感目標: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學生每人30根小棒。
學情分析: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屬于初級階段,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給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要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展示了一個學生用小棒擺圖案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并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教師還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和動手操作的環節,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導學習
師:這些小朋友圍坐在桌子旁邊,他們在干什么呢? ppt出示小朋友擺圖案的情境
師:原來他們在用小棒擺美麗的圖案,你們會擺嗎?生:會 ;師:你會擺什么?生:三角形,五角星,四邊形~~~~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索
師:看來小朋友們會用小棒擺這么多圖案,那咱們來做個小游戲好不好?
生:好;師:請你先想一個你會擺的圖案,再用小棒把它擺出來。師:誰來說說你擺的是什么?用了幾根小棒?生:我擺的是三角形,我用了3根小棒。生:我擺的是正方形,我用了4根小棒。生:我擺的是小旗,我用了3根小棒。師:那現在咱們看看你在1分鐘內能擺出多少個這樣的圖案出來,行不行?生:行;師:準備好了嗎?開始,(學生動手擺,1分鐘后)師:時間到,我們先擺到這兒,誰來說說你擺了幾個圖形?(指名學生說)生:我擺了5個,我擺了6 個,我擺了7個~~~生:我們知道了一個圖形用了幾小棒,那你擺了這么多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生:能。師:那好,把你們的算式寫在作業本上,可以不要計算結果。(學生寫),看來小朋友都寫完了,誰來說說他的算式(生說,師板書);生:5+5+5;生:4+4+4+4+4;生:3+3+3+3+3+3+3+3;師:說慢點老師沒聽清,其他同學我們一起把手拿出來幫他數看他說了幾個3。(師邊和學生數邊板書);師:幾個3相加,上面的算式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成幾個幾相加。生:可以,3個5相加(師指,生說)5個4相加;師:把你列的算式用這樣的表示方法告訴你的同桌。生互相說。師:小朋友們通過擺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生:數都是相同的;師:對,每個算式中的加數都相同。以前我們學的加法頂多只有三個數相加,今天小朋友們列的加法算式有這么多數加在一起,你們能列出這么長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師給你足夠的小棒讓你繼續擺,你打算擺出多少個?你還能列出算式嗎?(能)如果你擺了100個作品,你還能列出加法算式嗎?(能)
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會怎么樣啊?
(算式很長,本子上都寫不下了,可能寫滿了黑板也寫不完算式,寫起來太麻煩了)是啊,看來這樣的算式寫起來還真麻煩。那有沒有辦法使這些算式變得簡短些呢?
師:你想知道數學家們是怎么想的嗎?數學家們是這樣表示的;板書:8×3;師:這種表示方法給它取個名字叫?生:乘法;師:對,叫乘法。板書乘法的初步認識;師:中間的這個運算符號是我們今天要交的朋友它叫乘號。板書乘號;師:看到這個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生:這個8哪里來的?師:對呀,這個算式里面哪有8啊?生:代表8個3;師:哪有有8個3;生:算式里面有8個3相加;師:看”×”這個符號還像什么?生:加號
師:對了就是把加號斜過來了,就是乘號了,因為乘法是由加法得來的,乘法就表示幾個相同的數相加,所以數學家就把加號一歪,變成了乘號。乘號在讀的時候就讀乘,就一個字“乘”,誰來讀讀這個算式(生讀)師:8個3相加既可以寫成8×3,也可以這樣寫(板書3×8)怎么讀?生讀;師:這兩個算式在這里都可以表示8個3相加。現在,用這樣的乘法算式來表示這樣的加法,感覺怎么樣?生:比原來簡單了。師:很簡單,那如果有100個3相加,可以怎樣寫算式;生:100×3;師:那這里的加法算式你能改成乘法嗎?
生:能;師:第一個誰來試試;生:3×5,5×3(注意學生的讀法)師:第二個請個學生上來寫并解釋一下。生:4×5,5×4,表示5個4相加;師:你的作業本上還有這樣的連加算式嗎?你能不能它改寫成乘法算式。師:誰來讀讀他的算式,先讀加法算式,再讀乘法算式。(引導學生說出幾個幾相加,幾乘幾)注意乘號的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