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作業評價是美術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檢驗教學效果,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保證,是對學生美術能力的反饋。然而在農村小學,現實的實施情況卻不容樂觀。很多教師用成人的、單一的標準評價學生的作品,“一畫定成績”更是常態。那我們教師傳統的評價方式是否合適?是否全面?對學生的發展是否有利?本文從現狀著手,分析農村小學美術作業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在教學中所得的實際經驗,結合新時代發展對人所提出的要求,談談如何正確進行學生美術作業評價的策略。
【關鍵詞】美術作業 評價 策略
一、案例引發新思考
我來自益陽市安化縣的農村,2013年大學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了離家不遠的仙溪鎮山口學校。學校面積不大,環境比較簡陋,教學設施不夠完善。全校共有六個年級,十二個班,平均每個班上人數達到六十。在那里,我除了教一個班的語文、英語外,我還承擔了兩個班的美術教學任務。學校有開展美術課,但是卻不像對待主科那樣重視,通常老師在課上用極少的時間教學生畫畫,主要讓學生在課上隨心所欲地畫,下課后課代表將作業交上來,老師給出成績。
那是一節三年級的美術課,就在我展示完《各種各樣的房子》的作業后,對學生說:“你們覺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樣?大家可以跟我談談自己的想法。”一小部分學生小聲議論起來。“汪老師,這次作業我非常認真地畫了,我覺得我畫得比上次好,可是為什么還是和上次那樣只得了一個‘B’呢” ? ”一個平時調皮膽大的小男孩肖鵬突然站起來,為自己“申辯”。我看了看他的畫,確實進步了,畫面也干凈了不少,但是房子的結構奇形怪狀。于是我讓他說說自己的作品。他說道:“這是我新發明的房子,房子可以移動,它可以隨著地面的起伏而相應作出變化。前幾天我聽說大溪村有戶人家的房子被山體滑坡壓垮了,多可憐啊。要是有了這樣的房子就不怕了……”學生們頓時議論開來,“好神奇,我也想要這樣的房子”。
二、農村小學美術評價中存在的弊端
仙溪鎮是安化縣的教育大鎮,在立足學生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教學與育人的雙向發展。在全鎮師生的努力下,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獎項,是安化教育的一朵奇葩。因此,為了解農村小學美術作業評價的現狀,筆者以仙溪鎮為藍本,對鎮上的五所小學,五個教學點的美術老師展開了調查。通過走訪、談話、問卷調查等方法了解到了農村小學美術作業評價的情況。從調查中我得知:在農村小學美術作業評價中,教師通常不重視學生的作業,沒有認識到評價的重要性,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弊端:
1.重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2、重統一要求,忽視個性差異;3、重單一評價,忽視多元評價;4、重教師標準忽視學生互評
三、問題解決的策略
2011年修訂版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作業評價是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的重點,是調整、促進學生進行美術學習變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美術作業評價時,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快樂發展、主動發展、持續發展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和實踐重點。
1.突出“開放性”,引導學生“自評”
“學生的頭腦里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思維能插上翅膀飛,無拘無束,大膽離奇。作業中都會呈現出內心的真實感受。其眼中的世界,創造的水平與成人差異很大。[2]老師們可能覺得“一無是處”的作品,卻可能蘊含著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因此,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既有助于學生提高美術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又架起了老師與孩子心靈溝通的橋梁。
2. 注重“合作性”,開展小組“互評”
這是作業評價的擴展階段,小組的交流、溝通與合作,避免了傳統評價“只見點、不見面,評價標準成人化”的缺陷,變傳統評價中師生單向交流為立體交流。喚起學生對團隊的認同與向心力,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學、樂學、善學,推動其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
3.堅持“發展性”,突出教師“點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筆者認為,在美術作業評價時,教師給出的評價應體現多樣性,用愛的眼睛看到每一個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并在評價中加以體現。在日常的美術評價當中,教師給出的評定可以這樣做:
(1)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蓋章加以鼓勵。
美術作業評價時,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中所要求的學習態度問題、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畫面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色彩運用處理的合理性等,設計制作不同的小印章,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分別蓋章加以鼓勵。
(2)多樣性評語讓學生愛上美術
評語的多樣性的重視,是在評價上操一把不同尺,按照學生的差異采取與之相適應的評價,從而調動學生內部因素的積極作用,增強主體性,使學生態度得到優化。[3]教師對待學生的作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應該充分給予肯定。教師在給學生的作業上給出分數或等級的同時,教師可寫上幾句相應的肯定性評語,當學生看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時,學習熱情會越來越高。
4. 注重“激勵性”,組織作品“展評”
展覽過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一直以來,作業評價的時效往往局限于課內,而評價的延續效應往往不足,使作業評價成為教育平臺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在《走向多樣化的評價》一書中也指出:對學生作業的評價不僅包括對評價結果的正確處理,也包括對評價結果的正確運用。
5. 強調“情感性”,促進師生間交流
很多時候,畫面整潔、線條清晰的作品能拿到高分,但是線條凌亂、色彩不恰當的作品只能得到低分。這是因為老師以成人的統一標準來看待作品。兒童正處于充滿幻想、敢于創造的年齡。學生在作業中表現的藝術趣味并不是刻意追求的,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應耐心傾聽學生的創作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