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教材實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聯系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平移和旋轉現象的特點,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說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重點: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突破方法:結合生活實際,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難點:發現原圖形與平移后圖形間的關系;突破方法:小組討論交流,對比平移和旋轉后圖形的特征。
教法與學法:教法:談話,引導發現,對比分析;學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同學們,你們是怎么到學校來上學的呢?學生:走路、乘公共汽車、自行車、摩托車……老師: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物體或人在運動?(學生討論交流,再回答)思考: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相同嗎?
二、探究新知
1、同學們,你們去游樂場玩過嗎?(去過)玩過什么娛樂設施呢?(學生回答)今天老師也帶領大家到游樂場去看一看,(課件出示動態圖)仔細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學生做手勢)。【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教學例2.
(1)、像纜車、滑滑梯、小火車、觀光梯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像摩天輪、木馬、大風車這些物體都是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做圓周運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旋轉。(板書課題:平移和旋轉)同學們,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平移和旋轉嗎?它們各有什么特點?(2)、生活中也有許多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吧。課件出示圖片。(3)、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和旋轉現象,并要求邊說邊用手示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式。(4)、讓一名學生在教室里演示向前、后、左、右4個方向平移一兩步感受平移。再讓一名學生在教室里演示轉圓圈,感受旋轉。
【設計意圖:讓學生做一個表示平移和旋轉的動作,實際上是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上,讓他們用獨創的形體語言表示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特征,從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充分感知這兩種運動方式。并通過對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的現象的舉例,幫助學生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概念,正確地區分這兩個數學概念的特征,從而突破知識建設過程中的困難。】
三、練一練。下面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哪些物體的運動是旋轉?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回答。
四、說一說。(1)、課件出示圖片,下面物體的運動是平移的畫“○”,是旋轉的畫“△”。學生開火車口答。(2)、課件出示有序號的圖片,讓學生口頭分類,哪些現象是平移?哪些現象是旋轉?
三、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點子圖,師提問:圓的從紅點移到緑點,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課件演示,一格一格的移。再填好空。(2)、課件出示格子圖,師提問:線條從紅線移到緑線,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課件演示,一格一格的移。再填好空。(3)、課件出示格子圖,師提問:同學們認真觀察,小船在往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幾格?動畫一邊演示,一邊填空。教師強調:平移時,要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確定物體的某一條線段平移的距離。(4)、課件出示格子圖,課件演示移動三角形,讓學生口頭填空。
四、實踐體驗,鞏固提高。
(1)、畫一排小汽車。(“做一做”)學生動手做。
(2)、照樣子做陀螺。學生動手做。【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親手去畫一畫、做一做,再一次落實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的過程,發展學生的平面空間變換觀念。】
(3)、課件出示有房子的格子圖,師:大家一起來搬房子吧,看看那幾座房子可以通過平移相互重合?學生分組討論。再課件演示。(4)、練習七第4題:哪些魚可以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把它們涂上顏色。a.哪些魚可以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課件演示。b.為什么其他的不能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5)、出示課件,想一想:這些圖形往下平移,會拼成哪個圖形呢?課件演示。
五、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學得怎么樣?
教學反思:從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平移和旋轉現象,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觀看情境圖親身用手勢模仿運動,并結合講解,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發現像觀光梯、纜車等的移動是移動是平移現象,像時鐘、風車等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引導學生觀察、模仿他們的運動方式,說說它們的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從而感受平移和旋轉現象。然后通過辨析平移和旋轉現象,尋找自己身邊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把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這兩種運動現象的認識,體會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不同特征,感受它們的普遍存在。最后引導學生一起思考總結:如何判斷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它們的區別是什么?將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使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有了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