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一、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二、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詞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意境;三、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一、導入
教師出示幾組詩如(1)春日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2)晚春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3)夏日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4)秋日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5)冬日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師: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生:是寫四季的詩句。師相機板書“四時”。師:五首詩都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生:五首詩都描寫了是農村生活的景色。師:農村生活的書面語怎么說?生:農村生活的書面語是田園生活。師隨即板書“田園”師:每首詩的最后兩個字是什么?生:“雜興”。師隨即板書“雜興”。師:雜興,表示意思就是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相當于平常我們讀到的詩歌中的“無題”,只是詩人有感而發,即興記下;那么題目“四時田園雜興”的意思又是什么呢?生1:一年四季都生活得很高興。生2:一年四季田園生活的各種興致。師:這幾首詩的作者都是誰?生:宋 ,范成大。師:今天學習《四時田園雜興》里范成大有感而發、即興記下的夏季田園生活詩,在組詩里叫《夏日田園雜興》,課本里叫的總題目是《四時田園雜興》。
詩篇把農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通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意地展現,更顯童趣盎然,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學生知道背景后,使得題目理解得比較高效,適時。這位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自由讀詩文
師:請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節奏。多媒體出示帶節奏的詩,用多種形式朗讀:師范讀-指名讀-集體拍手讀。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并思考詩的節奏--試著讀一讀。通過練習,學生能把握了這首古詩的節奏,掌握了拍手讀古詩的方法,而且覺得很有趣。
三、看圖學文
師:仔細觀察,圖中都有哪些人物?生1:村莊兒女。師:他們分別在干什么?用古詩中的詞說一說。生1:耘田,績麻。生2:學種瓜。師:童孫是什么意思?生1:童孫是小孩的意思。生2:童孫是兒童的意思。師對學生回答做出評價。師:圖中內容是表現的哪句詩?生1:晝出耘田夜績麻。生2:也傍桑陰學種瓜。通過看圖使同學們知道“耘田、績麻、童孫”分別是什么意思,師指圖做相應動作引導學生回答詩中的詞,詩句。學生都能答出來。
四、合作學習詩文,小組匯報
每人(每桌放一張作業紙),四人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每人解決一句古詩的字、詞、詩句的意思,在小組中交流,其他人補充糾正,(時間5分鐘)。
師: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合作學習的能力嘍!師問詩中句意,生開火車回答詩中的原句。
教師總結詩意,學生讀出相應的詩句。師:“白天在田中除雜草,夜里婦女在紡車前搓麻條。”是寫這首詩中的哪一句啊?生1:“晝出耘田夜績麻。”師:“村子中的男人和女人都擔負起一定的責任,還有兒童各自忙著自己的事”。 是寫這首詩中的哪一句啊?生2:“村中兒女各當家。”師:幼童不懂耕田織布。是寫這首詩中的哪一句啊?生3:“童孫未解供耕織。”師:“兒童靠近也在桑樹的樹蔭下學著種瓜呢!”是寫這首詩中的哪一句啊?生4:“也傍桑陰學種瓜。”教師總結詩意,學生讀出相應的詩句。
五、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師:大家合作學習很出色,現在再來考考你們的想象力吧。想象一二句農民除了“耕田績麻”還會干些什么?生:插秧、收割、犁地、積肥……師:評價,此時是什么景象?生: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師:想象見此情景你想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生: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師:那就用上這些詞根據第二句詩再編一句夸夸這些農民吧。想象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什么呢?生1: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生2: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板書:農民一家辛勤勞動)再想:這兩句表現孩子那么天真可愛,是為了襯托出誰?表現田園生活怎么樣?(襯托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板書:田園生活的美好)師:你們為什么喜歡這些孩子?用幾個詞夸夸他們吧。生:天真、愛勞動、不怕苦、懂事……師:老師為了表達對孩子們的喜愛之情,模仿了一句七言詩,晝出插秧夜縫衣,請你用上這些詞做兩句七言詩夸夸孩子們!放聲集體有感情朗讀古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六、引讀,總結
古詩《嫦娥》課堂教學實錄;本課題組研究的課題是古詩“想畫面,悟詩情”教學設計探究。研究內容:1.古詩教學導入的有效性與目的性;2.寫作背景的揭示方法自然,高效,適時;3.古詩畫面,意境想象的高效教學環節設計;4.古詩情感朗讀扎實。高效的指導方法;5.教師教學語言的準確性,豐富性,啟發性,引領性。研究目的:1.讓學生充分積累古詩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2.感受古詩文的深遠意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3.教會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鑒賞古詩文語言的能力;5.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