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院學生上多媒體報道課時被警告最多的一句話是,“手機拍視頻的時候,一定要把屏幕橫過來,豎屏拍攝一律 0 分!”
這條準則很可能在不久后就要失效。
確實,比起豎屏(長度小于高度)視頻,人們普遍更愿意接受橫屏(長度大于高度)視頻——即便這意味著你在手機端觀看時,需要把手機轉過 90 度。這是由我們的習慣決定的,就像你看電影院里的屏幕或者電視的屏幕,不管是 4:3,16:9 或是其他,它們的趨勢總是越來越寬,人們對此也喜聞樂見。
《華盛頓郵報》正在打破這種規則。
去年秋天,這份美國最具盛名的報紙之一在其移動端推出了豎屏視頻播放器,并制作了適用于手機屏幕比例的豎屏視頻。根據《華盛頓郵報》自己的解釋,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到與 Snapchat 的兼容:《華盛頓郵報》鼓勵它們的記者把采訪中的所問所見直接發布到 Snapchat Discover (Snapchat 為媒體設立的一個內容平臺)上,而那上面的視頻主要都是豎屏的。
根據 Digiday 的報道,《華盛頓郵報》目前每個月都要制作上百個視頻,其中,有大約 6 個都會采用豎屏視頻的形式。這個比例并不大,也由此可見他們的小心翼翼。

去年 3 月,《華盛頓郵報》的月獨立 PC 端訪問量為 2190 萬,移動端則有 3460 萬,當人們越來越習慣在手機上獲取信息和視頻內容的時候,這種嘗試本身也是在試探受眾的喜好,雖然誰也不能確信這種試探的結果會如何。
《紐約時報》一篇文章就曾經指出過,很多觀眾甚至都沒有發現,許多視頻正從橫向變為縱向——他們在無意中接受了這種變化。與此同時,這種改變也證明了“科技有時候會徹底重塑藝術和媒體領域的美學觀念”。
那篇文章接著指出,雖然 Snapchat Discover 上也提供橫屏視頻的選項,但多種參與度測試表明,縱向視頻的播放次數多達橫向視頻的十倍——這可能是《華盛頓郵報》決定投入更多精力于豎屏視頻制作的理由。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人都支持豎屏視頻。人的視線是橫向的,我們眼睛所看到的大部分活動是左右方向的。《華盛頓郵報》的這種實踐,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對既有規則、習慣的一種挑戰。
誰也不知道這個實踐會否成功,抑或是否代表了未來,但這個嘗試本身再一次激發了人們關于“科技與審美”的討論。另外,它也再次證明了一份經久不衰的報紙應該具備的素質:打破、挑戰和引領一種可能代表未來的習慣,而不是停滯不前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