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H5游戲風靡朋友圈,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新玩法迷得團團轉,甚至引發了H5營銷的小熱潮。而現在,H5游戲的熱度明顯降低,我們已經不再對其有初戀般的熱情,媒體也很少再投以關注,短短一年多時間,H5游戲何以從爆紅轉向遇冷?
變現困難,降低開發者積極性
從目前H5市場來看,廣為大眾熟知的或許只有那一款《神經貓》的游戲了,游戲變現問題始終是目前開發者考慮的問題,而目前H5游戲也逐漸從輕度休閑跨越到RPG重度游戲,雖然在付費機制上進行了增強,但是卻似乎無意之間走上了頁游走的老路子了。從目前數據來看,H5游戲的次日留存不斷增高,但是在7日留存率上面,H5游戲的留存水平較原生游戲而言還是明顯偏低,由于游戲類型以及游戲玩法后期不足,用戶的長期留存成為目前的一大問題。從目前來看,H5游戲不斷與實體經濟和互聯網O2O跨界結合,同時H5游戲也已經覆蓋了包括游戲平臺、視頻網站、應用商店等渠道,但是至于是否能夠真正能夠成為渠道流量的變現工具這個問題,目前許多業內人士存在疑問。

關注度太輕,很難成長品牌
我們在玩大多數H5游戲的時候,通常會嘗試很多款,但是每一款的時間都不會花費太多,就是說用戶粘性不夠。為什么?H5游戲在手機中賴以生存,作為碎片時間的打發品出現,所以用戶在H5身上難以找到中毒的感覺,也不會重度關注,要出現一款有品牌的H5游戲實在太難。沒有品牌資產,曾經再紅的產品也只是淹沒在大潮里,無法讓人記起。
缺乏成熟的市場分發渠道
當前一些H5已經開始逐漸向更重度更復雜發展,看起來H5游戲的開發者們在做一項更加浩大的工程,可是實際上在開發者一廂情愿的背后,沒有合適的平臺去分發游戲或者統一結算,就連最初大力支持的滴滴、藍港等分發平臺和商家都撤出了市場。
H5游戲在分發過程中對平臺的依賴性很低,像很多H5游戲在推廣過程中,主要借助的都是第三方平臺如微信朋友圈轉發等,病毒傳播的成功反射的另一面就是,為其專門建立分發平臺顯得有些浪費資源。當某種內容太過容易傳播時,再專門為其建立分發平臺好像顯得不太劃算,所以當前還沒有人來做這種平臺。分發平臺的稀缺導致產業鏈殘缺,還談何再次爆發式增長?
同質化嚴重,走紅不易
游戲最終還得回歸本質,從內容玩法的角度出發。市場上當前H5游戲數量接近3000款,但大部分都是休閑益智類小游戲,其中又有諸多的同質化、低質化的產品,這是國內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如今H5游戲市場最缺的便是爆款產品,在生態已經初步完善的情況下,市場卻一直缺少一位優秀的“引領者”,能夠很好地抓住玩家并為市場帶來效益。一個行業需要明星產品和知名企業來帶動,如果同質化問題不解決,產品創新難以獲得新的進展,倒退不前的遇冷就在意料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