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父親一武一文,是新中國不多見的父子將軍;他曾是新中國第一批被派往西方發達國家的留學生;他為中國海軍信息化發展奮斗了幾十年;他就是尹卓少將。
我們的東西一分一毫都不許被奪走?!?/p>
成長于軍人家庭
1945年8月15日,中國抗戰取得了最終勝利。一個月后,尹卓在中國“紅都”延安出生。他的父親尹明亮,1929年6月開始參加革命活動,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母親張今楠是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革命家庭使尹卓從小就對部隊充滿了感情。
1952年,尹卓進入南京石鐘路小學就讀,校址在南京市廣州路西端的清涼山腳下。由于小學離軍事學院較遠,因此,小小年紀的尹卓只好住校。住慣家里的他感到很不開心,經常逃學。
二年級的下學期,尹卓開始收心了。除了年齡增長的因素外,還要歸功于一個老兵。當時,學校教務處的黃主任,是從朝鮮戰場下來的老兵。每次到山上找到學生,他就說:“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吧?!毙『⒆佣荚敢饴牴适?,所以就都圍攏上來聽他講。黃老師喜歡回憶戰爭歲月,尤其是朝鮮戰爭的事情,尹卓在他那里第一次聽到了黃繼光、邱少云的故事,從此理解了責任和紀律的深刻含義。
到五年級下學期,父親調到北京工作,尹家也搬到了北京的白廣路附近。但尹卓和哥哥還要在南京繼續學業。1958年,已經小學六年級的尹卓二次進京,在十一小學上了半年課后,參加小升初考試。最終,以數學100、語文99的成績考入北京師大附中讀初中。在被保送升入師大附中高中后不久,尹卓還在北京市數學、物理競賽中獲獎,當時為他們頒獎的都是錢學森、錢三強、華羅庚等大師級的科學家。
尹卓認為這是自己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因為這次獲獎讓此前一直單純向往部隊的他,有了更具體的方向———做一名獻身國防科研的軍人。
不愿留學卻最終赴法
1964年1月,尹卓即將參加高考,出身軍人家庭的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軍人。
因此,在這場決定命運的人生轉折點上,他亳不猶豫地填報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招生組和所選專業的系領導來到北師大附中面試過尹卓后,親口表示只要成績沒問題,一定收。
然而,沒過兩天,班主任突然把尹卓叫到了辦公室,宣布學校決定推薦他公派留學。這在其他學生眼中的大好事,在尹卓心里卻結成了疙瘩。他一直惦記著哈軍工,所以任憑老師怎么勸,就是不愿意去。甚至其他人都體檢完了,他還沒領報名表。時任校長劉超曾3次找尹卓談話。
在最后一次談話中,劉校長嚴肅地表示,如果不去,就被視為不服從分配,可能影響團籍。尹卓感到不能理解,考哈軍工不也是報效國家嗎?滿心委屈的他跑到福州軍區找父母出主意。可父親一聽,直接坐了起來,連說:留洋好啊,一定要去!你哥已經考上軍隊院校,我希望你出國。父親的表態讓尹卓“特別失望”。但經過反復思考,他最終決定服從組織安排。
1964年10月底,新中國首批公派赴法留學的21名進修生和8名大學留學生分批乘坐國際列車經莫斯科赴法。他們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派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公派學生,被稱為64屆公派留學生。
1967年1月18日,教育部、外交部聯名通知我駐外機構,指示在外留學生于2月10日前回國參加運動。尹卓只得抱憾提前結束了留法的學習歷程。
參軍、參軍、參軍
1968年初,當尹卓聽說有軍訓團招兵時,不顧有關部門“只能當義務兵,沒有分配一說”的告誡,毅然到團中央轉出了關系。最終他被分配到福建,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8軍的一名戰士。那年尹卓22歲,是連里年齡最大的士兵,也是唯一的大學生。
在部隊,尹卓被連里派到了炊事班。1969年2月,尹卓在炊事班入了黨,入黨介紹人就是炊事班的正副班長。此后,尹卓歷任班長、排長、連代指導員、軍作訓處參謀等職。尹卓回憶說:“在連隊里,要想讓戰士聽你的,你先得在訓練場上做到最好。你要是打一個及格,讓別人打優秀,人家是不會聽你的。我當時各項目都是優秀,我們排一直是訓練先行排。”
據尹卓介紹,父親尹明亮作為一個經過戰爭鍛煉的革命軍人,深知細節的重要性。他非常關注尹卓的成長,經常提醒他要處理好每一件小事,例如行軍前水壺要灌滿水。因為水壺沒有灌滿,行軍中就會發出響聲。在打夜戰、近戰時,有經驗的軍人,很遠就能根據水壺的聲音聽出有軍人在靠近。尹卓說:“這逐漸讓我明白了,分析軍事問題時,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一點一滴剖析,最終見微知著?!?/p>
評點戰局名聲大振
1988年8月,已是正團級軍官的尹卓第二次到法國進修。他用了一年時間,順利在軍事學院海軍系畢業。畢業后,一部分優秀學員繼續上合成軍高級班,尹卓也是其中之一。
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為尹卓參與國家重大規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比如1985年國內開始搞的2000年軍隊發展規劃研究。尹卓作為裝備研究院情報室的主任,兼任報告海上安全環境科技組的組長,全程參與報告的部分擬定工作。為推進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尹卓長期從事軍事學術研究工作,曾任海軍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為:海軍戰略、海軍戰役、海軍發展戰略等。作為軍事評論員,他常常語出驚人。
2013年3月4日,尹卓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曾談到釣魚島,尹卓表示:“日本一手造成釣魚島事件,中日釣魚島爭端的一切后果,都由日本負責。是否‘擦槍走火’,看日本?!彼€說,“中國國防力量的增強既是與國家發展相適應的,也是維護領土主權完整的需要。中國始終堅持防御性戰略,一分一毫不允許人家用武力奪走我們的東西;而我們也不會搶奪不屬于我們的一分一毫的別人的合法權利。對于中國來說,國防的發展,不是用來威脅別人,更不會改變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既定方針?!?/p>
2015年5月12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了題為“美軍提議挑戰中國領海要求”的報道稱,美軍正考慮動用飛機和艦船直接挑戰中國對一系列快速擴展的“人造島礁”的領土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要求考慮的選項包括出動海軍偵察機飛越這些島礁上空,并派遣艦船駛入有關島礁12海里范圍內。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美國真敢進入我領海領空并構成威脅,那我們可以馬上進行撞擊或者警告性射擊。
軍人的品格代代相傳
尹卓說,作為軍人,自己在家庭對國家的意義上感受頗深。他曾有17年的兩地分居經歷,他的愛人、孩子為此做出了很多犧牲。
江西省泰和縣泰和革命紀念中心的傅啟桂館長與尹卓相交多年。傅啟桂在革命紀念中心工作已經10年了。據她介紹,包括尹明亮將軍在內的,新中國成立后三次授銜的18位泰和籍將軍的雕像,都矗立在泰和革命紀念中心的將軍園內。
在她的記憶中,近幾年,尹卓每年都會帶著家人,回到家鄉祭奠父親以及父輩的英烈們,也都會到革命紀念中心來。通過幾次接觸,傅啟桂給尹卓的評價是“有著軍人的質樸,就像鄰家教授一樣”。她說,尹卓每次在革命紀念中心參觀時,總會反復叮囑家里的晚輩,無論將來做什么,都要把革命軍人的品格代代傳下去。
“習主席說,要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尹卓表示,“我的家人中不少都是軍人,我希望軍人的優良品格能夠在后人身上傳下去?!?/p>
“你希望未來人們如何記住你?”面對記者這一個問題時,尹卓亳不猶豫地說:“我只希望你們記住,我是一個軍人,而且是一個合格的軍人?!?/p>
(摘自《工會博覽(下旬版)》2014年第8期,新華社,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