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播學一直被認為是舶來品,殊不知早在幾千年前,先秦諸子的著作中對此有所涉獵。本文將透過《鬼谷子》穿越千年,與古人進行一次對話,以期將古人的智慧與現代傳播語境相結合,通過這種傳承和結合為我們平時為人處世、溝通交流,實現有效傳播提供借鑒?!豆砉茸印肪o扣“捭闔”哲學思想闡述了如何針對不同對象、不同語境進行交流溝通。本文主要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部分對《鬼谷子》中的人際傳播思想進行探析。
【關鍵詞】:人際傳播;“捭闔”;效果最大化;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
一、鬼谷子其人
鬼谷子的真實身份一直是撲朔迷離,兵法家尊他為圣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則尊他為祖師爺、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為王禪老祖。而至于鬼谷子這個人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其實是有爭議的。有關鬼谷子其人的說法總結起來大致分為以下幾種說法。
張儀蘇秦之師說。 “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年,是夫?”可見張儀和蘇秦是從鬼谷子的說法在當時流傳甚廣。西漢末人王充在《論衡.答佞》中也有“蘇秦、張儀縱橫,習之鬼谷先生……”之說。
仙逸神怪之說。這種說法流行于魏晉時期。三國蜀人譙周在《古史考》中寫將鬼谷子描述成一位隱居于清溪千仞中的仙道之士。由于鬼谷子的赫赫名聲加之其撲朔迷離的身份之謎鬼谷子在后人的額記述中被列入道教的神系之中。根據歷朝歷代對鬼谷子其人的記敘,雖然不乏民間的附會之說,但是可以勾勒出鬼谷子身份的大致輪廓:周朝思想家、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鼻祖,蘇秦張儀之師。
二、《鬼谷子》其書。
(一)《鬼谷子》主要內容。
《鬼谷子》篇目分為:捭闔第一、反應第二,內揵第三、抵巇第四、飛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權篇第九、謀篇第十、決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轉丸第十三、胠篋第十四、本經陰符七篇、持樞、中經。書中圍繞“捭闔”為中心思想,論述了君臣之間如何交流相處,與人談判的時候如何知己知皮,洞察時機,抓住對方漏洞達到自己的目的以及在與人溝通、交往的時候如何揣情摩意。雖然全書主要是針對臣下如何與君主實現更好的交流和溝通,但是其中一些“轉換退卻之術”“知情制人之術”等對于現代人際交往仍有重要意義。
三、人際傳播的意義
人從出生那天起就要面臨與外界交流,與周圍的環境進行交流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從此傳播交流變成了我們一生都不可逃避的話題。社會是由人組成,而處在社會中的人都擁有各自的身份角色定位,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擁有獨立的人格、思想,對待外界的價值觀也各有不同,但是每一個人又都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因子,沒有人可以完全獨立的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因此我們需要傳播交流,“傳播處于人性的中心位置”[1]我們所處的環境特別是數字信息時代是有各種各樣的信息組成的,我們通過不同的渠道獲取信息,最終通過傳播活動交流信息從而完成我們對環境的認知,同時,周圍的人和環境也根據我們所提供的信息對我們進行認知。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交流方式面臨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對人們的交流傳播造成了沖擊,人們將更多的目光頭投向了高科技,而忽視了人際傳播,語言學家約翰.L.洛克認為“現代科技正逐步剝奪人類有意義的說話能力”然而社會上的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我們都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與傳播。當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呈現出將我們隔絕的情況下,擁有現實意義的人際關系尤為重要。因此擁有良好的傳播能力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當今社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就等于擁有了一份“社會資產”,這無論是對于我們的生活還是工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鬼谷子》中的人際傳播智慧
(一)人際傳播的概念。
人際傳播是指人與人之間一對一的信息交流。人際傳播的形式總結起來有兩種,一是兩個人面對面的直接傳播,另一種是以媒體為中介的間接傳播。前者主要以語言表達信息,或用表情、姿勢來強化、補充、修正語言的不足,它可以使傳者與受者直接溝通,及時反饋信息,并共聚一堂,促膝交流,產生親切感,從而增強傳播的效果。后者使用的媒體主要有電話、交互電視、計算機網絡、書信等,它可以使傳者與受者克服空間上的距離限制,從而提高了傳播的效率。在這里我們主要針對第一種形式,即面對面的人際交流展開論述。
(二)人際傳播中的符號應用。
1.人際傳播的基礎——語言。
語言是人類創造的諸多奇跡中的一種,人們通過語言傳遞信息,表達思想,由于語言的多重語義以及它與所處環境的復雜關系,語言的運用是靈活多變的,在日常交流中語言的運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學會通過觀察傳播對象反應來決定什么時候說,什么時候不說,哪些話應該在什么時候說,一些話應該對什么人說有利于交流的順利進行。
《鬼谷子》通篇的主題思想“捭闔”是對如何掌握時機,在最適合的時機說最恰當的話的精煉總結。“捭”即“開”的意思,為“陽”,“闔”即“閉”的意思,屬“陰”。在交流過程中,有的時候需要我們隱藏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對方的觀點,使自己處于“陰”的地位,即“因其言,聽其辭”[2]的心理狀態,這個時候抓準時機轉“陰”為“陽”,是談話向著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
在各種教材培訓我們如何表達的大趨勢下,《鬼谷子》中的溝通技巧更多的是以“受者”為本位,與教你怎樣說相比,《鬼谷子》更傾向于教你如何做一個有效的傾聽者。在一場交流中,學會傾聽才能更好的了解對方所傳達的信息,從而采用相應的表達技巧,傾聽是表達的基礎,表達是傾聽的目的,兩者相輔相成。 “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善于傾聽并且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就可以明確對方所要表達的內容,可以更有效的控馭對方,如果不能做到傾聽,就會“牧之不審,得情不明”[3]
2.人際傳播的輔助——非語言符號
在與不同關系的人交流的時候除了使用不同的語言之外,我們還要通過一些非語言符號,如表情,動作,眼神等等識別我們交流的不同語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所傳達的信息更加易于接受達到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夫情變于內者,形見于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4] 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抓住對方的表情變化就可以更加敏銳的察覺到對方的情感的變化,即“所謂測深揣情”我們就能夠提高自己在不同語境下與各種關系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人的面部表情是情緒表達的主要場所?!氨M管不同文化之間表達感情的方式和規則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似乎是共通的:面部表情是和某種特定感情(比如害怕、高興、吃驚和憂傷)聯系在一起的”[5]因此不管我們與什么樣的人接觸,都可以通過表情來進行察言觀色。人在生氣的時候眉毛是低垂著或者是擰在一起,也就是皺眉頭,眼睛似乎是在盯著令人生氣的對象,同時嘴唇緊閉,牙關緊咬。臉色會因為沖血而變紅,頸上和頭部的血管清晰可見;而高興的時候則會嘴角向上翹有時候還會形成一個酒窩……“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于勢譬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6]世界上各類事物均可以各歸各類,抱著柴薪走向火,干燥的地方會先燃燒起來,往平地上倒水,潮濕的地方先被浸濕。這就是事物同類相應的道理。至于揣摩情勢也是相同的,即內心的情感變化會在外在的行色上表現出來。所以“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7]所以依據其外在表現來察覺其內在情感欲望,哪有不聽從的道理?
注釋:
[1]特里.K.甘布爾 邁克爾.干布爾著,熊婷婷譯:《有效傳播》[M],清華大學2005年版,第4頁
[2]《鬼谷子.反應第二》
[3]《鬼谷子.反應第二》
[4]《鬼谷子.揣篇第七》
[5]特里.K.甘布爾 邁克爾.干布爾著,熊婷婷譯:《有效傳播》[M],清華大學2005年版,第203頁
[6]《鬼谷子.摩篇第八》
[7]《鬼谷子.摩篇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