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秀的傳統雜技是現代雜技的根基,二者不是純粹歷史的“接力”關系?,F代雜技是傳統雜技的升華,雜技自秦漢以來,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雜技憑借自身獨特的魅力和固有的屬性,征服著一代又一代的觀眾。雜技通過對生活的觀察,把一些可能成為雜技藝術的素材,經過篩選、提煉,科學地組構成一門獨特的表演藝術。
【關鍵詞】:傳統雜技;現代雜技;轉換
目前,我國處在一個經濟轉型高速工業化時期。改變農業社會結構,發展城市文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農耕文明的轉化,所有依于農耕文明社會的文化都將松動、瓦解、流散、甚至走向衰亡。中國雜技是中國農業文化的產物,當然在所難免受到沖擊。中國雜技怎樣與時俱進發展自己,應當是我們探索和研究的問題,本文以為,在雜技創作層面上,亟待解決的有兩件事:其一:傳承與保護傳統雜技;其二:傳統雜技向現代雜技轉換及運用:后者是今后中國雜技的發展趨勢。
一、中國傳統雜技特點
中國傳統雜技世界矚目,記憶超長,講究的是以技服人,表現的是實實在在的雜技行為和具體可感的雜技形象。
(1)傳統雜技節目經過千百年來的演練,已經高度成熟,形成了中國雜技的特有風格,如“耍花壇”、“轉碟”、“蹬壇子”等節目把中國的瓷繪藝術與雜技交溶在一起,給人以傳統藝術的美感。
(2)具有大眾化,群眾性表演形式的節目如:“空竹”、“踢毽子”等,表演場所多樣化,公園、廣場、劇場、街巷,多至百人大薈萃,小至一、兩人的現場即席獻藝。已成為大街小巷中的街頭藝術,男女老幼皆宜。正是這種廣泛的適應性使其能千古猶存。
(3)以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做為道具,富有生活氣息。如:碗、盤、壇、繩、鞭、叉、竿、梯、桌、椅、傘、帽等等,這些平凡東西,在中國雜技藝人手里,變幻萬狀,顯示了中國雜技與勞動生活的緊密關系,有些節目就是勞動技能和民間游戲結合的產物。
二、現代雜技的特點
現代雜技是在保持了傳統屬性的前提下,不斷地吸納現代姊妹藝術的優長,強化了雜技本體的藝術沖擊力和感染力,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
(1)現代雜技表演要富有節奏感的動態美和合理、流暢的技巧動作,要有巧妙的構思,善于吸取、借鑒運用新的藝術表現手法,要既有高難的藝術技巧的表現,又有恰當的情感氣質的表現,力求創造奇特壯美的畫面。增強造型場面的藝術感染力及美感。
(2)編創新穎富有獨創意識,勇于突破舊的模式,大膽的藝術創新,具備更高難的技術含量。汲取其它藝術形式精華的雜技節目。
(3)能夠反映現代人的行為觀念與思維方式。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已逐步進入緊張而有序的狀態。看雜技的觀眾,不單為尋求刺激體驗“緊張”而來。因為現代雜技在觀眾心中的效應不僅是“驚嘆”即從為雜技演員的表演擔心、捏汗,過渡到輕松愉悅而“贊嘆”中感受雜技美的存在。
三、實現傳統雜技向現代雜技的有機轉換
傳統雜技向現代雜技轉換,具體說就是怎樣把老經典帶入新世紀,這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互動問題,因此我們要干對立正確的轉換意識:
(1)對傳統雜技任何形式的頂禮膜拜和迷信都是錯誤的。因為它們都產生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有著與生俱來的多重性。再者,我們今天創作的新雜技,在遙遠的明天者剛鋮為傳統雜技的一部分,把傳統雜技看作一成不變或不可更改也不足取。因此,現代雜技人看待傳統雜技的靜止觀念應向動態觀念轉換。
(2)中國經典的傳統雜技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歷經風霜流傳下來的,是因為變化才得以傳承。變化是推動社會得以進步的動力,社會的現代化取決于人的觀念的現代化。傳統雜技如何體現現代意識,以適應當代人的審美,需要雜技人的傳統觀念向現代觀念轉換。
(3)傳統雜技固然是美的,但是它永遠停留在一種模式上,捕捉人的審美需求。新的價值觀必須對傳統文化有所摒棄?,F代價值觀決定了老經典必須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否則,老經典會永遠退縮到博物館或圖書館。因此,現代雜技的創作思路,要從單一模式向多角度多樣化轉換。
(4)雜技藝術的美,不都是人員、道具數量堆砌的美,也不是為傳統雜技穿上一件“新衣”的美;應該是變化的美,使入耳目一新的美;反應時代的美;或不脫離節目本體特陛而改變技巧結構和表現形式的美。應當看到,構成想象力匱乏、知識積累不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關鍵在于現代雜技人對當代雜技“美的定義”意識的轉換。
四、傳統雜技向現代雜技轉換多層次的理論過程
(1)研究雜技文獻。經過久遠的歷史積淀,祖先為我們留下巨大的精神財富,有的躺在圖書館中,有的鑲嵌在博物館的玻璃箱內,為后人提供引經據典的考證。組織學者、專家把這些傳統雜技中的典籍進行??薄⒕庉?、整理,力求進一步提供給研究者以確實可靠的文本,為現代人展示人類智慧的結晶。
(2)深入雜技歷史。研究中國雜技淵源,從漢代百戲、魏晉南北朝雜技到隋唐宮廷雜技,從兩宋民間雜技的繁榮到流落江湖的明清雜技,直到近代雜技變遷。對千頭萬緒的文本進行考訂、甄別、疏離后,用歷史學的眼光考察中國雜技在漫長的民族文化史中,每個環節的真實面目及其來龍去脈。在理論上總結中國雜技的創作和發展規律。
(3)探尋雜技美學。雜技藝術美是技巧+音樂伴奏+舞蹈陪襯+舞臺美術的加和嗎?至少還要融進當代的文化元素。研討雜技藝術美,可能是雜技人一個永久的話題。雜技的美不是固體的,而是流動的。雜技的美是相對欣賞人群的各種素質而不同程度地涌動著。因此要對傳統雜技節目自身價值進行解讀、闡釋、評析,最充分地實現現代人對雜技節目的審美感受。
五、結束語
當代雜技正在融進新文化、新觀念,步入轉型期的中國雜技在新世紀罩正在繼往開來、持續發展。如今,一大批新型綜合藝術雜技,在充分調動音樂、服裝、燈光、舞美等各種表現手法,營造出了生動的藝術氛圍,在努力追求高難技巧與藝術化的完美結合,挖掘更深層次的藝術內涵。
參考文獻:
[1]張曉紅.淺談雜技藝術的創新[J].雜技與魔術,2015,02:55+54.
[2]段志義.淺談雜技創新之路[J].雜技與魔術,2014,04:40一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