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彝族史詩《勒俄特依》中蘊含了豐富的彝族醫藥文化,它是彝族先民戰勝疾病的不斷總結,具有里程碑意義。《勒俄特依》記載了大量彝區特有的疾病認識和治療方式以及彝區特有的自制藥物,包括動物藥、植物藥、礦物藥,深入研究《勒俄特依》中醫藥文化,對彝族醫藥文化史的挖掘研究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文本從醫學人類學角度研究《勒俄特依》中涉及的彝族醫藥文化,對《勒俄特依》中出現的疾病及醫藥深入研究,從病因理論、醫藥起源以及在彝族社會生活中應用開展深入研究,彌補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關鍵詞】:《勒俄特依》;醫藥;治療
《勒俄特依》是涼山彝族民間口頭史詩,內容包括天地形成、萬物生長、山河來源、人類社會產生、發展和演變以及彝族社會變遷和民族遷徙等,涉及古代彝族歷史、地理、文化、政治、宗教、社會形態等。目前學術界對《勒俄特依》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涉及彝族古代社會的文化、政治、宗教、歷史、地理等各個方面。
目前,《勒俄特依》研究成果主要有:巴莫曲布莫《“民間敘事傳統格式化”之批評——以彝族史詩lt;勒俄特依gt;的“文本迻錄”為例》、《敘事界域與傳統法則——以諾蘇彝族史詩lt;勒俄特依gt;為例》、《克智與勒俄:口頭論辯中的史詩演述》;米武作《再探lt;勒俄特依gt;的功能性》;李正文《彝文古籍lt;勒俄特依·石爾俄特gt;的文化內涵》;史軍,王成平《在讀lt;勒俄特依gt;——從語境審視lt;勒俄特依gt;的文化根基》等等。這些學術成果分別從文學、宗教、政治、歷史、地理、演變母題演變、語境、女性形象、多功能性等多角度展開了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但是都未對《勒俄特依》中醫藥文化開展研究。《勒俄特依》中蘊含了豐富的彝醫藥文化,它是彝族先民戰勝疾病的不斷總結,具有里程碑意義。
雖然對《勒俄特依》的研究已經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也涉及較廣的面,但是對其中所出現的彝族傳統醫藥的研究卻是少見,文本就《勒俄特依》所出現的疾病認識及醫藥知識進行簡單的論述,主要從病因理論、醫藥起源以及這些醫藥在彝族生活中應用進行探討。
一、《勒俄特依》中對病因理論的闡述
疾病理論從人類學角度來理解它是一種文化構架,它的產生必然受到它所產生的文化的制約。涼山彝族對疾病的認識就建立在彝族傳統文化之上,所以涼山彝族對疾病的認識不同于現代生化醫學對的疾病的定義及理解。但作為彝族人千百年來從認知與實踐中積累升華的文化體系,其關于疾病的理解已經深刻融入到彝族文化當中。在對疾病病因的認識上,劉小幸將彝族疾病病因理論大致分為了兩類,“一類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疾病,另一類則是由超自然因素引起的疾病。”[1]《勒俄特依》作為彝族人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對兩類病因的認知都作了敘述。
(一)自然因素引起的疾病
彝族很早就已經認識積累了有關疾病的理論知識,彝族史詩《勒俄特依》在描述先民尋找定居地時就已經涉及了疾病及導致疾病的因素,當彝族先民遷徙至大涼山以東的馬邊時就有山高溝深,容易引發瘧疾的描述,根據《彝族醫藥史》[2]的解釋,“擺子瘧疾流行處”是指低山地方使人又熱又冷,顫抖不已的病流行的所在之意。這段詩文描述了瘧疾的流行與海拔、氣溫的關系,這表明彝族先民在早期時候就已經認識到疾病的發病與流行跟海拔、氣溫有很大關系,海拔越低、氣溫越高就容易引發疾病,尤其瘧疾類疾病。并指出由彝族通常由居住的高山到了低洼濕熱的地區就容易染上這種病。《勒俄特依》[3]描述了“中毒”的現象。
《勒俄特依》中還有關于風這種自然力在疾病傳染與傳播擴散中的作用的描述,風帶來了疾病,并把疾病傳播擴散開來。《物始紀略》中《醫藥的根源》一章也有類似的描述:說在古時候是風吹來了疾病,從而蔓延開來,而且不好醫治,病變又快,病變種類繁多,最后女性用青草、樹皮來醫治疾病,在醫治過程中還把醫治方法教授于人。這段就足以說明在遠古時候彝族先民就已經認識到疾病的傳染性、可怕性、難治愈性等。他們不僅認識到風在疾病傳播與擴散中的作用,同時也強調了早先女性在醫療實踐中的突出貢獻。在治療的藥物中,青草、樹皮都能入藥,說明彝族先民在生活生產實踐中已經對各種植物的認識有了一定的積累。這段記載也說明了早期的醫療實踐中是沒有明確的“醫生”這一職業,早期醫療醫療技術的傳播主要是在治病過程中相互學習,從而慢慢積累成了給人治病的“專家”。
(二)超自然因素引起的疾病
對于健康與疾病所有的民族和文化都有自己的知識和信仰,并代代相傳,各種本土的、地方性的關于疾病與治療的認知,其立足點并非基于生物科學,而是依照自生的文化邏輯來對疾病與治療進行定義。涼山彝族因其獨特的文化體系,在對疾病的認知體系中建立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架構,其將疾病或不幸歸因于鬼神或祖靈的作祟。在涼山彝族的認知體系中,因其萬物有靈信仰,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會聯想到與靈魂有關。在疾病的認識上,他們也會將其歸因于對神靈鬼怪的冒犯,在他們疾病認知中,這類疾病主要是由鬼神或祖靈導致的疾病。稍有不慎冒犯到了天神、山神、雷神、家神等各種神靈以及人鬼、水鬼及各種動物鬼都會給人帶來疾病或不幸。祖先的靈魂是導致后代疾病的一個常見原因,彝族對祖靈懷著深深的敬畏,一方面因為祖靈可以保佑他們,保佑家人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也因為祖靈可以給他們帶來疾病和災禍,它可能因為后代平時或逢年過節時供奉不及時或得不到相應供奉又或者受到野獸等的侵害而使人致病。在涼山彝族地區所看到的種種與人的生老病死有關的儀式和巫術活動幾乎與祖靈相聯系,祖靈信仰和崇拜在人們現實生活中影響極大,但是在某些時候,鬼使人生病往往是死于某種疾病或其他原因的鬼尋找替身或伙伴。鬼神使人致病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鬼使人生病往往是死于某種疾病或其他原因的鬼尋找替身或伙伴。鬼神使人致病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鬼神以致病的方式對得罪了他們的人進行報復;冒犯了民族的或地方的禁忌會使人生病;不慎目睹一些怪異現象也會使人生病;有些人會用巫術咒語使人生病等等。
二、《勒俄特依》中彝族醫藥的起源
彝族醫藥是經過漫長的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積累而成,彝族先民在社會生活生活生產實踐中,不管是日常的勞動、還是部落間發生的械斗,都會難免有身體或心靈上的損傷,以及一些因季節、氣溫變化而引發的季節性或流行性疾病,早期先民們不得不使用一些植物或動物或礦物來緩解或治療傷痛及疾病。日積月累,通過長時間的積累,慢慢形成了一種知識體系,經過不斷在民間相互交流實踐,最后形成了寶貴的醫藥知識。
據《彝族醫藥史》[4]的記載,彝族醫藥萌芽于原始社會,到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彝族先民已經會利用土生土長的彝族藥內服和外敷治療疾病。彝族醫藥的起源,程雅群、馬克布[5]從(神話)的角度將彝族醫藥的起源概括為以下幾種,醫起源于本能、醫起源于勞動、醫起源于圣人、醫起源于思維、巫術等等。但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論述、探討,彝族醫藥的起源都與日常的生產、生活實踐分不開。
彝族先民在長期進行農事、畜牧、狩獵等社會生產、生活中,積累了一些動、植物知識以及礦物知識。而在這些生產、生活中又難免發生損傷,部落間或者民族間也時而發生一些沖突、械斗,也就免不了要傷到,以及因季節氣候關系而發生的季節性疾病和自然疫源地產生的疾病流行,人民不得不用植物或某些動物來醫傷療疾。漸漸地,就產生了醫藥這一概念。生產、生活單位以農牧為主的彝族社會中,男人從事主要的生產活動,婦女除了參與生產活動外,還承擔了照顧全家生活的責任,其中包括了照顧和保障家人的健康。一旦家人受了傷或生了病,她們就想方設法為其家人治療,動、植物藥的效用是一代代人的觀察和使用的經驗積累。鄰居和親戚之間的交流和互助,使這些知識和經驗得以傳播。漸漸地,男人們也加入到了這個治病救人的行列中來,并且有一些人比一般人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有更多成功的實踐,他們便漸漸成了鄉里治病的“專家”。
三、《勒俄特依》中彝族醫藥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不斷積累,醫藥知識也隨著不斷積累與實踐。據《勒俄特依》[6]記載:遠古時期,彝族先民已經有了漁、獵、農、牧、紡織業,而且已經有釀酒技術。這必然就會給彝族先民的飲食和醫療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從而促進了彝族醫藥的發展。
(一)動、植物及礦物藥
在《勒俄特依》的《支格阿魯》篇中對醫藥的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記載,根據盧占雄主編的《支格阿魯》、馮遠蔚整理翻譯的《支格阿魯》以及額爾格培講述新克搜集整理的《支呷阿魯——大小涼山彝族神話故事》,整理出病癥、藥物及治療方法如下圖:
病名 主要藥物 治療方法
腹痛
格俄
創傷
禿瘡
胃脹
肺癆(咳嗽)
瘧疾
牙疼
凍瘡
眼睛腫痛
腹瀉
絲爾病
麻風病 頭發
格次(一種植物)
絲其伍尼(一種植物)
瓦爾阿吉草
楚烙果(一種植物)
楚切(一種灌木)
拔次
豬蹄、南瓜根
米絲草根、補俄
羊油、頭發、花椒根
瓦都(黃連)
無
無 燒熏治
蒸熏治
敷治
敷治
煎服
煎服
煎服
燉服
搗敷
燒熏
煎服
驅絲爾鬼
無
表中共涉及十三種病癥,其中兩種并沒有具體的藥物治療方法,只有通過巫術儀式治療,其余的十一種病癥都有其對應的藥物可以進行治療,用于治療的藥物涉及了植物藥、動物藥,治療的方式也是涉及多種,包括了燒熏治療、蒸熏治療、燉服、煎服、搗敷等方式。彝族先民在生活生產勞動實踐中已經認識到了一些植物藥,已經會用青草、樹根來給病人治病了。
據《彝族醫藥》記載,記錄于《勒俄特依》中,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植物帕切曲(牛兒大黃)、木史瑪(火麻籽)、格瑪(蕎子)、入波(杉樹)、死滅(樹青苔)、以滅(水青苔)、不滅(石青苔)、爾吾(壩子花)、阿節(救軍糧)、著火麻麻(刺梨兒)等及獐子、鹿子、麋子、水獺、巖峰、巖燕等動物及礦物鹽均為彝族民間至今常用的藥物。
據《勒俄特依》中描述,在洪水泛濫之后,人間只剩下居木烏武一人,于是向天神恩體古子家提親,想娶他家那兒為妻,恩體古子不允。被烏武救上岸的烏鴉、蛇、老鼠、蜜蜂、蛤蟆等就想法幫烏武,于是發生了毒蛇咬傷恩體古子的腳,蜜蜂蜇傷女兒尼拖的額頭的事件。這讓恩體古子大為惱火,于是只有求助烏武,烏武派了蛤蟆去治病。開頭幾次去,去的時候敷良藥,回的時候敷加重病情的藥;后來幾次去,去的時候敷加重病情的藥,回的時候敷良藥,毒蛇咬傷的,麝香拿來敷,蜜蜂蜇傷的,爾吾拿來敷。這不僅說明當時彝族先民已經會用動植物藥來治療一些外傷,而且還認識到了藥物的正、反兩種作用以及毒副反應。
(二)毒藥
彝族先民對毒的認識很深,而且對毒的認識也是很早的,如植物藥中的“毒草”草烏一類的認識想深刻。“彝醫認為毒有狗毒、獸毒、蛇毒、蛙毒、蟲毒、(毛毛蟲、蜈蚣蟲、蜘蛛)蜂毒、飯毒、菜毒、草木毒、鐵毒、石毒、巖毒、風毒、水毒、人毒、火毒(天火、明火、風火)等”。
在《勒俄阿補》里面有這么一段記載,說曲布到東邊去找畢摩,畢摩不在家,只有畢徒在家,就拿了四本書給曲布,曲布回到家,拿出了公母兩本書,是《此木都齊》,是看病治病的書。再拿出兩本,是《尼姆野土》,是念經治病的書,書上有一段關于箭毒、鐵毒、蛙毒、蛇毒、火毒、跌撲巖石傷、狗毒獸毒、菜毒飯毒、治風眼、火眼、黑風毒、蜂毒的描述。而且還記載了其治療的方法,主要采取吹治法。
四、結語
目前國內外對中藥、民族藥物的研究都有突破性的發展,近年來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民族醫藥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不斷被立項,特別是屠喲喲因在青蒿素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而獲得諾貝爾獎后,中藥的功效被大眾所接受。勒俄特依》這部彝族口頭史詩,記錄了彝族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是研究彝族古代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之一,其不僅展現了彝族古代社會社會歷史、地理、文化、政治、哲學、宗教,而且也展現了豐富的彝族醫藥文化。對其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將對彝族醫藥文化史的挖掘研究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希望通過對《勒俄特衣》中醫藥的研究、整合,使其中所包含的彝族醫藥為大眾所認識。
注釋:
[1]劉小幸:《彝族醫療保健——一個觀察巫術與科學的窗口》.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
[2]李耕冬 賀廷超:《彝族醫藥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05.
[3]馮遠蔚整理:《勒俄特衣》,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4]李耕冬 賀廷超:《彝族醫藥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05.
[5]程雅群 馬克布:《彝族醫藥的起源——從醫藥文化(神話)的角度探討》,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
[6]馮遠蔚整理:《勒俄特衣》.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參考文獻:
【1】馮遠蔚整理:勒俄特衣【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2】盧占雄:支格阿魯【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3】新克整理:支格阿魯——大小涼山彝族神話故事【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4】阿子阿越:彝族醫藥【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04.
【5】李耕冬 賀廷超:彝族醫藥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0.05.
【6】劉小幸:彝族醫療保健——一個觀察巫術與科學的窗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
【7】貴州畢節民委、彝文翻譯組編譯:物始紀略【M】.第一集,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1.
【8】曲比阿果、陳雄飛:當下涼山醫療體系的人類學解讀【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期。
【9】巴莫曲布莫:“民間敘事傳統格式化”之批評——以彝族史詩《勒俄特依》的“文本迻錄”為例【J】.文化研究,2004.01.
【10】劉亞玲:“勒俄特依”的人觀表述【J】.民族文學研究.2009.01.
【11】鄧希雯:“勒俄特依”中火、水文化反映出的生命美學意識【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12】米武作:再探“勒俄特依”的多功能性【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2期.
【13】蘇曉梅:彝族創世史詩“勒俄特依”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原形分析【J】.中華文化論壇.2014年第4期.
【14】蘇子呷呷:文學地理學視閾下的涼山彝族史詩“勒俄特依”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5年第1期.
【15】史軍 王成平:再讀“勒俄特依”——從語境審視“勒俄特依”的文化根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10.
【16】吳桂芳:彝族醫藥學的發展研究【J】.福建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
【17】劉圓等:涼山彝族醫藥的調查報告【J】.時珍國醫國藥.2006年第17卷第8期.
【18】程雅群 馬克布:彝族醫藥的起源——從醫藥文化(神話)的角度探討【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
【19】孟之仁:彝族醫藥史略考【J】.云南社會科學.199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