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形式的不斷變革下,作為當代學生,我們需要重新認知自我,跟隨社會的需要,激發自己的潛能。但只有“認知自我”的想法,也許太為空泛,找一個思想先進有良好品德的人或者一本思想超前影響力的書作為“自省”的參照,反而更容易實行。而盧梭的《懺悔錄》充分符合參照書的特點,書中的內容具體詳細,對人生的每一階段都完美的詮釋,每一件事都包含人性的思考、思想的斗爭。學習作者的坦誠,先進的思想及堅強的毅力,是提升自我的捷徑。這也就是寫讀后感的目的:借鑒名家自傳影響自己,改變陋習,從而完善自我。
【關鍵詞】:盧梭;《懺悔錄》;認知;完善自我
1前言
在心理學中,“認知”和“認識”是兩個概念。談到“認識自我”更多的是較為淺的層次,認識自己也稱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優缺點。而“認知自我”卻不一樣,它在包含了認識的份上,又添加自省的成分,甚至還囊括對未來自己道路的預想。讀盧梭的《懺悔錄》可以了解優秀文學家的生活及思想也是提升自我的捷徑,從而達到反省自己的目的。
2內容概要
《懺悔錄》是由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讓-雅克·盧梭在其晚年寫成的。與其說《懺悔錄》是一本思想啟蒙教育書籍,不如說這是盧梭對自己的“辯證稿”。本書從1766年一直寫到1770年,他已54歲的時候開始寫作,是在飽受顛沛流離的生活后,將自己的思想公之于眾,將自己的委屈盡情抒發,讓大眾來評判對錯。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由于續寫傳記完結時受限,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
《懺悔錄》全篇以第一人稱撰寫,用回憶的方式貫通全文。按時間順序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圣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全書共12章,分上下兩卷。前6章為上卷,后6章為下卷【1】。對于內容而言,《懺悔錄》全文展示出悲劇的色彩,并且用“回憶錄”方式引發人的深思。表面上是在懺悔自己的過錯,懺悔自己的一生,事實卻是引發對人性的思考,讓讀者思想上得到提升;對于意義而言,其社會價值、文學價值以及教育啟發都是不可估量,不愧為盧梭一生中的“經典”。
3將盧梭《懺悔錄》中各要素對個人的影響深入解析
3.1社會是改變個人的重要因素
在盧梭《懺悔錄》全冊中,第一個讓讀者感觸最深的就是當時所處的社會。也是盧梭一開始選擇寫這本書的重要因素。在文中,作者初步進入社會,剛開始并不懂得別人之所以阿諛奉承的原因,加上從小寄居人下,沒有人告訴他應該如何去做,懵懂中吃了很多虧,為此他拼命的逃離教堂。接著又游走在貴族之間,慢慢的懂的一些“規律”。但是作者對這些戳之以鼻,可是在社會環境下不得不照做,這也是作者在《懺悔錄》中懺悔自己的部分。下卷中,作者已經有了名氣,貴族對待他的態度變的不一樣,這讓他感觸很深,接著社會弱肉強食的事情層出不斷,作者在這些“悲情”中,正直的心要替他們抒發,所以寫下了《愛彌兒》等著作,由此引發了貴族對其的不滿。
在文中,作者用幽默諷刺的語言,寫出社會可以培養出“盧梭”,但是同時也可以毀掉“盧梭”,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筆與社會上邪惡力量斗爭,希望借此美化自己的社會,但是結果被遺棄。在文中結尾處,作者用直接的言語向社會宣泄自己的苦悶,表達自己委屈。同時引發讀者對社會的思考,很明顯的揭示社會是改變個人的重要因素,即便像盧梭的人很多,決定權卻在腐朽的手中,社會也不會發展,這是相互制約的。
3.2經濟對個人的影響
經濟對人的影響也是在文中體現較多的一方面。追根究底,社會的發展也就是經濟的發展。在文中,經濟的重要性不單單在一方面。由于需要謀生,他學習鐘表技術,雖然不感興趣,卻為了謀生,不得不這樣做。由于沒有金錢,放棄自己原本的宗教,加入一個自己并不喜歡的教派,由于沒有經濟來源,最終被教會拋棄,而自己所鄙視的那群人卻當上了傳教士等到,這些使盧梭明白經濟的重要性。在文中他游走在貴族中,有了經濟支持,他盡情創作,那段時期文筆也很活潑,沒有過多的煽情片段,可是等過了這段時期,他決定回歸“自我”,斷了經濟來源的他,被人們所厭惡。而那些經濟好的貴族,做的再令人失望還是有人游走在身邊等等,看出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但是這種現象卻是一種變態扭曲的現象,這是在古老的封建繼承制的演變下而來,完全杜絕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這種陋習下,平民的怨恨與不滿在生活中表達,也是盧梭著作中故事的來源。
文中描寫“經濟”的意義在于更加貼切形容“人性”。也許環境的影響是改變一個人,而經濟的作用卻是考驗一個人??梢哉f盧梭經受住了考驗,目的除了肯定自己更重要的是間接引起讀者對自己道德素質的思考。
3.3文化是影響素質的基礎
一個國家的潛力離不開人民,一個人民的辯證離不開自身的素質。文中用大量的文筆都在描述一個詞“素質”。在孩童時期,被人誣陷偷了女主人的梳子,人們理所應當的認為是作者偷得,因為除了他并沒有人接近這把梳子,這讓作者第一次看清文化的重要性。也許就是這件事,盧梭往往對周圍人都保持一種“禮貌”。在文中有個精彩的故事:他在不到二十歲的時候為了生活離開放棄原本的宗教重新加入教堂,在傳教士進行洗腦式的傳教士,他將問題拋給傳教士,卻沒有一個人能辯論過他,這也是為什么覺得自己教派“混亂”的原因,而后面接觸到真正有思想的人士時,他的感受態度完全不同,他愿意去分享去交往,而哪些人說的話做的事也讓他信服。
文中運用了大量對比的方式,讓讀者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一個有文化的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接待,人們愿意與他交往。而不懂文化的往往做的事讓人厭惡。而盧梭之所以成為“盧梭”最根本的就是他的文化涵養,有了文化有了知識才有他后面的輝煌,才有揭示腐朽的動力。所以“文化”也是全書的主干線,連接著因果。
3.4生活環境是成長變化的推動力
《懺悔錄》是按時間順序編寫,但這些時間的改變恰好是作者環境的改變,也就是生活變遷。開篇,他處在一個和諧溫馨的環境,所以整個人也是溫柔的,有著良好的習性。而到了后面由于生計,他當著鐘表學徒,他也因生活環境變得圓滑。接著他改當家庭教師,他在文中描寫的環境也是優美恬靜的。后來到了人文發展的集中地巴黎,那的生活讓作者充滿了激情。最后顛沛流離的生活的時候,環境臟亂不堪,也充滿著污濁。不同環境對人的影響由此看出。
這跟中國“孟母三遷”的故事有相似之處,直到現在還依舊保持著這種習慣。父母們為了自己的孩子成長將住房安排在學校旁邊,希望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熏陶。歸根究底也就是環境影響個人成長。
3.5思想是個人發展改變的直接因素
在美術中有這樣一個說法“畫如其人”,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繪畫方式,這種繪畫方式也可以顯示出個人的性格、心情等等。換用到文學中也可以用同樣的詞語形容,《懺悔錄》本來就是思想家盧梭撰著,所以啟蒙性、思想性就應該是這本書的特色,而在全文中,每個故事都體現啟發性的特征,充分表現作者的用心。如果看到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落寞也許會感到可惜,但是我們體會不到他的真正心境,但是在看過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以及心理發展的歷程時,就感同身受了,也可以理解為什么他會想要揭示社會惡習。也許是到了巴黎,在思想上得到升華后,才有動力去向暗黑勢力斗爭,在之前雖然有眾多不滿,但是只是心中的旁白,到了后面卻是用實際行動抨擊,用生活中真實現象揭秘,這是盧梭生命中的轉折點,也是思想中的轉折點,可以看出一個成熟的文學家就此產生。
全文突出“思想性”的意義在于編寫目的,希望人們用正確的價值觀去評判自己,同時怎么才能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一系列的鋪墊,也就是《懺悔錄》的上卷,剛開頭用強硬的語氣說沒有人能像他一樣將全部的自己展示在公眾面前,從思想上給讀者一個打壓,引起興趣,最后首尾呼應,讓人漸漸理解自己,思想上隨之變化,達到目的。而文中故事的連串性也是有意安排,讓讀者慢慢從思想上靠近自己,當作者反省自己的同時讀者也在反省自我,達到與讀者交流的目的。有了較多的“互動”,后面抒發自己的苦悶、委屈,有些不被讀者看好的被漸漸遺忘,記住的只是對盧梭的惋惜,同時警醒讀者,達到啟發的目的。
4學習盧梭《懺悔錄》中的表現的優良品質以及積極思想
4.1自信是獲得成功的本錢
盧梭敢于寫這本書的目的第一就是他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是比較出來的,而是自己賦予自己的。他有自信將自己的全部剖析給大眾,這是對自我的肯定,而我們就需要這種自我肯定。
在當今社會中,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從他的“表面”就可以看出,因為自信的人在哪都是焦點。在發展階段的我們,習慣性會制定一個目標,而制定目標的同時就是對自己的肯定,有信心能達到目的,而沒有自信的人,就會一直停留在原地,所以差距會越拉越大,《懺悔錄》中,盧梭和表哥在一個環境中長大,但盧梭成為文學家,而表哥卻是普通工人,這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盧梭在時刻提醒自己“是不一樣的”,這份源于內心的自信是表哥所沒有的。所以自信是獲得成功的本錢,肯定自我永遠是實施計劃第一步。
4.2堅強是打敗挫折的力量
“挫折”,每個人都會遇到。在成長階段,無論是學習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會受到打擊,而度過這個階段的就是堅強。盧梭的打擊很大,他從另人敬仰的著名作家變成流浪者,可以說這個打擊是巨大的,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而是化成動力,堅定了向腐敗斗爭的決心,可以說這一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堅強。在我們所處的生活中也是這樣,堅強一直支持著我們。
4.3坦誠是提升自我的保障
讀了這本書學到的最大一點是什么?我想應該是坦誠。一個偉人,在群眾的心目中可以說高高在上,而編寫了《懺悔錄》可以說是盧梭的突破。他將全部的自己剖析給大眾,好的不好的,留給他人判斷,單單從這點是很多人所不能比的。所以我更佩服敬仰的是盧梭的坦誠。
對自己而言,坦誠也是相當重要。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優秀的,而是在不斷取長補短之中變得優秀。對自己坦誠也就是真正的認清自己,知道自己有什么優勢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還欠缺什么。在研究生階段的我們更要坦誠。我們只是初始階段,并沒有將自己的領域深入,把心靜下來,深入研究,才能有所突破,這是對自己的坦誠。
4.4學習是取得勝利不變的基石
《懺悔錄》中,盧梭也多方面表現了一個詞“學習”。明確的表示學習是自己的興趣,在工作的時候,任何打工都沒有興趣,唯有閱讀能堅持到底。在下卷的文學創作過程中也在不斷學習,從而有了著作產生。并且當今社會是個改陳換新速度極快的社會,如果沒有學習現狀,很快就被別人淘汰,所以學習也是跟上時代的腳步,知道自己研究領域現狀,從而更好的確定自己的位置,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5閱讀感想
讀《懺悔錄》,學習盧梭的思想,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吸取好的一面,重新認知自我,反省自我。就像盧梭,沒有后悔和暗黑勢力斗爭,因為他在做正確的事情,做有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哪怕一再打壓,總有人會為他辨明。在我們身上也一樣,與其渾渾噩噩度過每一天,回過頭來會為自己也會后悔,那不如充實自我,一步一個腳印,哪怕在艱難,目標在那里,總有一天能實現,而“自信”、“堅強”、“坦誠”會成為我們的墊腳石,在學習的路上也會勇往直前,那時候,我們也會敢于在公眾面前說出:“我就是我,我有自己的選擇,沒有遺憾沒有后悔!”
參考文獻:
[1]雅克·盧梭.懺悔錄 [M].桂林:桂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