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在社會中的作用可以分為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審美作用。作為高三學生,我們要學習掌握文學欣賞鑒別能力,培養自己的文學素養,這對進入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文學;社會;素養;鑒賞
一、文學的社會作用
文學是什么?有的人說文學是一個民族語言的精華體現,有的人說文學是一面鏡子,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有人說文學是一盞燈,是詩人和作家心靈的表現。文學讓人成長,對文學的理解伴隨著我們閱歷的增加而不斷加深。從文學中,我們讀到的是不斷豐富和充盈的人生。文學首先是一種語言表達。所以大作家都被稱為語言大師。比如魯迅、老舍、沈從文、汪曾祺,他們的作品都有獨特的語言魅力。其次文學是一面鏡子。文學的世界就是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現實生活是什么樣,作家通過自己的觀察,進行提煉總結,通過形象和人物的塑造,就會創造出一個忠實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世界。鏡子之喻發展到后來,帶來一個文學創作的高峰,就是現實主義。
文學有什么用?文學能否啟迪心志、教化民眾、對人心靈的塑造。文學可以讓你愉悅,讓你在愉快的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啟發。所以文學是美的,讓讀者覺得愿意讀,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讀者的心靈起作用。作為審美形式,社會生活中文學的作用是通過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靈魂的途徑實現的,它與物質作用不同,它的作用是精神層面的,影響人的實踐活動,進而促使社會歷史的變革。文學通過對美的追求來陶冶性情,塑造靈魂.可以幫助人們懂得按照美的規律去創造生活,這才是文學作用于社會的根本目的。
二、文學,是我們進入社會的方式
1、文學讓我們懂的內在之美
文學的海洋里,世人貪戀那蒼翠誘惑的文學魅力,追求精神上的美麗是對文學的尊重,內在美是一個人進入社會的重要參考點,如果說外表得體是一朵美麗的花朵的話,那么內心就應是花的根與莖。無根之花,終會隨風糜爛凋零。比起玉環羞花之艷,我更偏愛昭君出塞落雁之凄美;貂蟬閉月之色,何如西子病色沉魚之美善。文學的海洋里,我懂的了王爾德筆下的《道林格雷》,那個容顏英俊不凡的美少年,外表是讓人迷戀的寶石琉璃,卻甘愿將自己的靈魂出賣給畫中惡魔以永葆青春,最終做盡壞事,靈魂腐爛如同垂暮老者。而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一個丑陋的敲鐘人,卻擁有善良和勇氣反抗兇惡的神父克洛德,用愛與真誠去感動美麗的吉普賽女孩艾絲美拉達。美麗是一種玄妙的東西,它隨時光而沉淀,隨夢而變遷,花朵隨風消散,根卻可以再度開出別樣的花朵。蒼翠的絕色固然重要,但時光終將會奪走它,美麗是表亦是里,皮肉之下,那顆充滿了愛與真誠的火熱跳動的心,或許才是真正的寶藏,只有在追求外表得體的同時不忘自己初生時心中的一片凈土,人生的花才會傲立風中,開出永恒的燦爛,如同星火燎原,感染整個世界。
2、文學可以讓我們擁有積極的心態
文學的世界里,讓我們擁有了積極的心態,書中的偉人、故事都會給我們一種精神的鼓舞,讓我們產生積極樂觀的心態。 大蚌若是沒有積極的心態,怎會在沙的磨礪下孕育出那皎白光潔的瑰麗珍珠?席維斯.史泰龍若是沒有積極的心態,怎會在1849次拒絕中依舊堅定走向演員之夢?里約奧運會二十歲游泳小將傅園慧若是沒有積極的心態,怎會在強壓下為祖國奪得一枚驚喜寶貴的獎牌?積極的心態,永遠在我們身邊。朗弗羅曾說過:“烏云后面依舊是燦爛的晴天。”積極心態的力量強大到足以為這世界帶來奇跡!一位年輕的坐輪椅的姑娘,因身患高位截癱連學都上不了的少女,誰又能料到她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先天的不公,執著地為文學翻譯而戰,當榮譽落在她的肩頭,她卻淡然視之,她的名字叫張海迪,在她的人生中,她從未因自己的缺陷而一蹶不振,文學是她的全部養分,雖臥病在床,依舊自學四國語言,用愛與力量在文壇辛勤耕耘,她是杰出而自由的道德模范。積極的心態是她的翅膀,讓她即使雙腿無力,依舊飛得很高很遠,她是不完美的奇跡,給人愛、勇氣、樂觀。雨果也曾留下這樣的名言,“積極是陽光,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積極心態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和夢想。
3、文學,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社會
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的親身社會經歷,我們每讀一本書,就會對這個社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感悟。一部作品首先是影響讀者的思想情感、政治態度、倫理道德觀念,才有可能進一步影響社會,因此文學的社會作用是間接發生的。文學對人的影響又是潛移默化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讀者的態度以至整個人生道路,這也是文學的社會作用不同于其他的優越之處。文學要“有補于世”“有輔于世”,要通過積極的反思與批判,對療治社會、人心之偏失起到“針砭”“藥石”的作用,從而“有補”于社會凈化,“有輔”于全民族精神道德素質的提高。我們要充分發揮文學的作用,以文學作品為社會傳遞正能量。
小結:
文學作品可以讓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文如其人,文章就是個人感情的流露,自身思想的體現。新時代,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做正能量的發現者和傳遞者,借助文學的力量,實現自己價值。文學是我們進入社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