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據遂寧金魚村出土的這批瓷器所給文獻資料,從反面去介紹和探討了這批瓷器的性質和埋入的時間。以及根據史料記載的龍泉窯和景德鎮窯的發展史和瓷器的性質特征,去判斷這批瓷器應產自那個時代。具體介紹了這批窖藏的基本情況,和根據一些資料推斷出我對這批瓷器給出的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宋代青瓷;龍泉窯;景德鎮窯
作為一個學藝術的學生,我也對中國藝術充滿了好奇。我有幸帶著對歷史的好奇,對中國藝術造詣的崇拜,參觀了這個藏有與歷史接軌的藝術精粹的地方——四川宋次博物館。當這么多的青色瓷器出現在眼前時,我被驚呆了,這么多綠色的器物到底在地底下被埋藏了多久才在今天呈現在世人的眼前呢?那么這么多的文物珍品為什么會埋在這個地方呢?確定是在南宋滅亡時埋入底下的嗎?這些文物都是宋代時期的產物嗎?種種的疑慮在腦海中閃現,懷著一大堆的問題和震撼走出博物館,促使我去查閱和研究有關宋瓷的書籍和文獻。本文主要是根據以上幾個問進行研究和探討,以解我心中最大的疑惑。
遂寧金魚村窖藏的年代與瓷器的性質
遂寧宋瓷金魚村的窖藏是一次性出土的985件瓷器珍品,伴隨出土的還有18件銅器和兩件石雕。遂寧金魚村出土的這批宋瓷中,幾乎涵括了宋代時期國內所有的名窯產品,如浙江的龍泉窯、江西景德鎮窯、河北定窯、陜西耀州窯、四川彭州窯等名窯,并且產自宋代的不同時期。那么這批窖藏到底是什么時候埋入地下的呢?在丁堯《鎮館之寶》一書中記錄顯示,推斷這批珍品可能是宋徽宗時期的產物,說是宋徽宗曾在遂寧做遂寧郡王,登上皇位后為感念遂寧觀音的保佑,便令窯官在浙江龍泉窯和江西景德鎮窯燒制了一批瓷器精品獻于遂寧廣德寺觀音寶座前,由于戰亂便由保護這批瓷器的寺僧埋于地下。我覺得這一說法是說不通的,既然是龍泉窯和景德鎮窯燒制的祭祀精品為什么大部分為生活用品,而且還有一些其他名窯的產物,而且并不像是同一批燒造的。雖說現存的宋瓷有限,遂寧出土這么一大批宋瓷確實震驚全國,也確實都很稀有,可是當我們走進博物館參觀時發現,卻并不是每一件都是精品。有很多存在缺陷的瓷器,一眼就能看到不足之處,這些有瑕疵的作品確定是龍泉官窯和景德鎮官窯的產物嗎?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官窯燒出有瑕疵的殘次品是要銷毀的,不可能在市場流通,更不可當成祭祀品,何況還是皇帝御賜之物。所以可以推斷這一說法是行不通的,而且根據資料顯示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是民窯的產物。
還有一種說法是,和這批神秘的寶貝一塊出土的一塊銅器上面刻有“鳳翔樓錢鑫”的字樣,在聶兆?!端鞂幩未膳c南宋亂世的貨幣經濟》中記載著,“錢鑫”在過去代表的是錢莊的意思,一些專家鑒定可能和這個“鳳翔樓”錢莊的主人有關。在宋代末期紙幣貶值,錢莊的老板為了降低損失把紙幣盡量換成有價值的東西,而大部分人填不飽肚子,為活命便把家里值錢的東西給當掉。當戰爭來臨,主人只好把這批瓷器埋藏起來,在當時也只有錢莊才有這樣的能力。雖然我對這一推斷比較認可,但是也有很多懷疑的地方。首先,關于“鳳翔樓錢鑫”的記載并沒有找到可靠的記載,并不能肯定這個刻有“鳳翔樓錢鑫”字樣的銅器一定是宋末的產物。其次,雖然浙江龍泉窯和景德鎮窯都是名窯,但在當時應該是很貴的,可是由于四川較外屆比較封閉,交通不發達,加上瓷器較難運送,所以在四川應該也是比較珍貴和稀有的,可是在一個小村莊里面一下出土了這么多的瓷器,而且還有的一個款式有很多個,又是以龍泉窯和景德鎮窯為主。在當時應該也會有很多其他名窯的產物才比較合理,我覺得這個說法也有很多解釋不清的疑點。一個錢莊的老板應該也收藏了很多的金銀珠寶,戰亂的年代帶那么多金銀珠寶和珍貴的器物并不安全,可是里面卻沒有一件金銀器,這也值得懷疑的地方。根據專家的鑒定,里面有些瓷器是沒有劃痕,也沒有油漬,那么這一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有些專家推測會不會是販賣瓷器的小販,沿著長江逆流而上,走到遂寧碰到戰爭不得不把大批瓷器暫埋地下,等有機會再來尋找。這個推測也并不是很正確,雖然出土的瓷器幾乎都是龍泉窯和景德鎮窯,可是又有其他名窯的產物,還有一些青銅器的收藏。
根據查閱的資料顯示,這批瓷器里有很多的瓷器有民窯的特征,還有一些仿青銅器和玉器的瓷器,所以應該并不是同一個窯和同一時間的產物。而且如果是宋末的人收藏的話為什么要收藏那么多民窯和日用產品呢?假如這批藏品并不在宋代埋入地下,而是后人呢?在宋代后面的幾個朝代里也對宋代的瓷器很是推崇,可是卻都沒有能燒出宋瓷質感的。根據上面查閱的資料顯示和窖藏藏品的特征,我做出一個大膽的推測:這有可能是宋代后的幾個朝代的一個有錢商人,對宋青瓷頗為喜愛便大量的收集,可能由于某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一些遺存的批量的產品,而后由于一些變故需要舉家遷移,便不得不把這大量的瓷器窖藏。但是擔心找下人幫助窖藏,恐以后被竊走,所以并沒有建磚砌或石砌穴,便親自窖藏。瓷器的擺放主要根據它的價值和精美度擺放,最下面最中間的便是四川遂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荷葉蓋罐,里面裝有99只小碟子,有人推測代表九九歸一。主人要離開家鄉,知道回鄉的機會渺茫,但是還是希望有一天能重回故里,但是這個愿望也最終沒有實現,這批窖藏便直到今天才被發掘,呈現在世人面前。而那些銅器也許也是他的收藏品,并未是“鳳翔樓錢鑫”的老板。歷史的車輪在轉動,沒有歷史資料的記載顯示,我們也已不能回到當時一探究竟,只能根據一些特征和資料推理去解開這些歷史謎團,歷史的真面目還需要更多大量的資料來證實。
結語:
上面的觀點都是我根據前人給出的資料顯示,換了一種思考方式,得出自己的觀點,不能跟專家結論相提并論。只是想從一些專家資料中顯示的一些疑點,去簡單的探討一番,并不是建立在誰對誰錯的基礎。歷史的謎團,在沒有銘文記載的情況下,那些專家教授不也是靠自己的經驗和學識推論出來的嗎,只是我這次是根據自己知道的僅有的一點了解,去探索遂寧出土的這批宋瓷,并無惡意詆毀。
參考文獻:
[1]《瓷器》,張東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9;
[2]《古陶瓷識鑒講義》,陸建初,學林出版社,2003.5;
[3]《中國傳統瓷器》,潘嘉來、宋建歷,人民出版社,2006;
[4]《中國青瓷圖鑒》,余繼明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