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網民們創造了許多以四字形式為主的詞組,一般被稱之為網絡新成語。這類新生詞匯雖然大部分生命周期不長,但也是社會時代發展的產物。本文將結合具體的網絡新成語,分別從網絡新成語的產生原因、來源以及特點等三個方面對其進行探究。
【關鍵詞】:網絡新成語;原因;來源;特點
詞匯作為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自古至今發展變化的速度非???。當今時代被公認為“信息時代”,網絡已經遍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二十一世紀初開始,隨著網絡技術在我國的飛速發展,網絡語言[1]逐步在漢語中嶄露頭角。漢語詞匯在網絡環境中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而成語作為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受到了影響。近年來,網民受到網絡作品、網絡流行語、典型社會事件甚至是傳統成語的啟發,創造性地造就了一些簡單凝練的詞組。雖然不符合傳統成語的規范和要求,但其形式上有許多的相似性,一般把其稱之為網絡新成語。這類新成語同大多數的網絡用語一樣,生命周期往往只有短短的幾個月,熱度一過就基本上不會被高頻使用。它產生的原因是受到許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總結來看主要是網絡生活的普及化、社會風氣的開放化、網民結構的年輕化以及語言表達發展的突破化等四個方面。老子曾經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2]當然,網絡新成語一方面豐富了漢語的詞匯并滿足了人們的個性表達,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弊端??谡Z色彩過重破壞了傳統成語原本應有的典雅性,一次次的創造挑戰著人們原有的認知,“俗”的底線到底在哪里引起了人們的質疑。無論如何,不可否認地是網絡新成語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一種產物,它具有非常明顯的特點。形式上,模仿傳統成語,以四字詞組為主,對構詞方式并沒有嚴謹的要求;語義上,多表達當代人有共鳴的情緒,意義較為曲折隱晦,大部分充斥著貶義的色彩。網絡新成語的出現和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非議和爭論,不過它的獨特價值也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的注意,只有時間才能做出更為公正客觀的評判。
一、網絡新成語的產生原因
網絡語言的產生依賴于網絡平臺這個傳播媒介,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作為網絡語言一部分的網絡新成語自然也不會例外??萍嫉倪M步使人們的網絡生活越來越普及,上網不需要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拿起我們的手機就可以用來上網;工作學習上,常常會利用網絡搜集查找資料、傳輸文件等;娛樂上,更是離不開網絡上形形色色的信息、游戲、視頻等。
據統計,截至2016年6月為止,我國的網民人數已經高達了7.1億人次。網民仍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4.7%,其中1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50.5%。[3]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在中國網民的構成比例中占了極大的比重。年輕人的心理特點推動了網絡新成語的產生:追求個性化的表達,通過仿詞、舊詞新意等方式造成標新立異的效果,如“度日如年”解釋成了每天日子過得都很快樂,像在過年一樣;娛樂化風氣的盛行,網絡是年輕人宣泄壓力的重要場所,往往需要形象化又有趣的表達方式,如“藍瘦香菇”是“難受想哭”受到方言影響造成的諧音,它作為表達心情的新成語風靡一時;跟上潮流的觀念,年輕人下意識地想走在時代前沿,新生的網絡成語一出現就會被大量的跟風和模仿??傊W民結構的年輕化是這一類新成語產生的推動力。
二、網絡新成語的來源
第一,網絡作品是網絡新成語的來源之一。人們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作品的門檻很低,博客、論壇等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網絡作品,經過網民的總結引用就有可能成為網絡新成語。如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經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過一篇名為《含淚勸告請愿災民》的文章,深情地勸告要求懲處豆腐渣工程責任人的災民,他們在地震中死去的孩子已經變成了天上的菩薩,不要再多生事端。很多網民犀利地批判了余秋雨的這篇文章,有過于討好和諂媚政權的嫌疑,完全缺乏文人的氣節和風骨。文章被總結為網絡新成語“秋雨含淚”,用來形容鱷魚的眼淚,假模假樣的做派。
第二,網絡流行語是網絡新成語的來源之一。人們在大量使用網絡流行語時,會發現其中的一部分內容過于復雜,網絡作為一個以消遣為主的環境,人們表達時會自發性地選擇更為省力和簡約的方式,于是這部分被精簡成為了網絡新成語。如一位95后的男孩在豆瓣網的一個帖子上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弊铋_始一個男孩的老成語氣讓人覺得滑稽可笑,可這句話意外地引發了很多受到社會壓力的年輕人的討論,反映了當前年輕人疲乏無力的生活狀態,一時之間廣為流傳。在使用的過程中被網民簡化為了網絡新成語“累覺不愛”,用于事情無法接受卻又無力改變時的自嘲。
第三,典型的社會事件是網絡新成語的來源之一。人們在網絡上會針對社會事件發表自己的評判,尤其是典型地社會事件更是會引起廣泛地關注。在諸多評判之中,有些經典的詞句就會發展成為網絡新成語。如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的某男生向心儀的女生送出了一封花費兩百多天寫成,長達十六萬字的情書,內容包括兩個人的回憶或借景抒情,裝訂成冊并取名為《我不愿讓你一個人》。不過出人意料地是該事件的結局,女孩表示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他。這一事件一下在網絡上發酵開來,網友總結為網絡新成語“十動然拒”,用來形容普通人用盡心思仍被女神或男神拒絕后的自嘲心情。
三、網絡新成語的特點
網絡新成語在形式上模仿傳統成語,以四字為主,無論是引用網絡作品、精簡網絡流行語、總結典型社會事件抑或是轉化原有成語,形式上基本保持一致,如“不明覺厲”、“喜大普奔”、“細思恐極”等。網絡成語無論是構詞還是內容都沒有限定性的要求,僅保留了傳統成語的外在形式。
網絡新成語比傳統成語具有更強的批判性,絕大多數表現了一種貶義的色彩。究其原因,網絡新成語原本就是在針砭時弊、發泄壓力的情形中產生。如“兆山羨鬼”,山東省作協副主席王兆山在汶川大地震時,《齊魯晚報》曾發表了他創作的一首詞,當中有一句“十三億人共一哭, 縱做鬼,也幸福?!币l了人們的強烈反感,認為這是一種漠視生命的冷血態度,該作者竟然能成為作協副主席不由得使當代作家群體的水平受到了質疑。又如“范跑郭跳”,是汶川地震中拋下學生率先逃跑的老師“范跑跑”在節目上和作為對立方的嘉賓郭松民辯論,郭幾次因范的言論暴跳如雷,網民諷刺正義的衛道士和有違師德的教師不過是一丘之貉,本質都是虛偽自私的。這類新成語的負面色彩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傳達了消極的情緒,但正是這些共同的體會引發了網民的共鳴,才使其流行開來。
四、結語
網絡新成語的利弊到目前為止很難準確地做出評判,但從對它的產生、來源和特點的探索中可以看出其存在發展絕對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它的價值也有待更多的學者進行研究。
注釋:
[1]指通行網絡中的傳播信息、交流情感、意見表達的具有不同于現實語言特點的專用的詞語
[2]出自春秋時期老子著《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3]數據出自CNNIC發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參考文獻:
[1]車飛.《漢語網絡類成語的生成、流行機理與規范新探》 [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2015年6月
[2]申慧.《近年來網絡媒體流行的“新” 成語探析》 [J].山西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年5月
[3]馬若宏.《網絡成語——從“人艱不拆”說起》 [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