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創新方法。我們在總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績和經驗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在校大學生所表現出的行為修養和道德素質等方面的問題仍很突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教育法
一、當代大學生的主要特點
(一)思想活躍,跟隨時代潮流。當代大學生成長在文化多元化,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他們在思想文化藝術方面的追求有物質基礎作保障,再加上他們接觸的新事物較多,所以在很多場合上表現出了自信、張揚的一面,展現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由于當代大學生與“網絡”一起成長,迅猛發展的網絡,使得泛濫的信息充斥于他們的生活學習中,正面的和負面的都在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二)集體意識淡薄,責任感缺失,承受能力差。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其群體特點和個性需求更加鮮明,思想活動的獨立性日趨明顯。由于成長環境的特定性,他們長期生活在父母長輩們的呵護中,什么是謙虛大度,什么是團結協作,什么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認識上模糊;由于在父母的庇佑下,使他們無法體驗到當今社會的復雜性、多樣性。而離開小家庭來到了大學校園,每天生活在競爭,受制約的環境中,這些都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和承受力,一些人能夠逐步適應新環境、新生活,也有為數不少的學生難以適應,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來過渡。[1]由于沒有經過太大的挫折,致使他們中的多數人心理比較脆弱,甚至有極少數人遭受一點小挫折就會感覺人生無前途、生活無意義,輕者出現學習動力不足、厭學等現象,重者產生焦慮、煩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到他們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隨之出現問題。
(三)消費觀偏離,自由權利意識強,缺少吃苦精神。在疼愛與呵護下長大的一代,可以說是吃穿用都可以得到滿足的一代。這就養成了他們消費觀念超前,獲取欲望強烈,日常用品追求品牌,生活消費講究檔次。許多大學生對父母、學校一些他們不能接受的做法和規定總會提出質疑,不能夠用社會化的思維來剖析周圍的和事,動輒以民主、自由、權利為理由評價學校,易用個例理論,用少數現象來解釋普遍性問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文化追求上也常帶有西方色彩。
(四)倡導主流價值觀與責任,個別缺失正確的價值觀。隨著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的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群體對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越來越予以重視,他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中國夢的學習上表現積極,領悟也很到位。現在許多大一學生入學不久,便能主動與老師交流思想,有的還主動提出入黨申請,這就充分說明他們中的多數是了解當前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的,具有很強的責任意識。[2]當然,他們當中也有一些人把價值取向鎖定于具體的事情而不是社會整體,行事注重個體,自私自利,信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扭曲的價值觀。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教育法
針對在校大學生這個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我們要在面對新形勢、新情況下,探索出新思路、尋找新方法。其中,綜合教育方法是不錯的選擇,有以下幾種方法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主從式綜合方法
在這種綜合方法中,單個方法保持相對獨立性,各自在綜合教育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但各個方面在綜合體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有的居于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制約著另外方法的存在和發展。而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結合是最普遍的方式。[3]
擔任教育職責的教育工作者,肩負著用馬克思主義教育人、培養人的任務,擔負著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工作,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首先要提高對本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本著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態度,傳遞正能量,真正做到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二要在工作中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先進的理性的、科學的方法。采取正確、恰當、有效的工作方法,達到管理育人、科學育人的目的;三是轉換角色,變師生為朋友,從交友到交心,更主動更愿意與我們交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及時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才能準確把握他們的心理動態。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并列綜合方法
在這種綜合方法中,各個方法仍然保持各自的相對獨立性,并且在地位上平等,各個方法相互協調、兼顧,在協調、兼顧中實現最佳結合。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方法,是運用最多的一種綜合方法。[4]首先建立“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大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不單純是學生與教育工作者的事,任課老師和家長也有積極配合的責任與義務。只有形成輔導員、任課老師和家長三方的統一協作,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輔導員是思教的主體,要承擔起主要的責任,要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要積極主動地與任課老師、家長溝通聯系。任課老師接觸學生時間長,而且是課堂上的零距離接觸,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精神狀態。家長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視的力量,是學生的啟迪老師,家長要及時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的心里變化,大學的心理輔導員一要定期與家長互通情況,交流學生們的基本信息,在出現問題時及時向家長反饋,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形成校內校外互通互補的“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家庭教育和學校(任課老師、輔導員)等教育的相互配合,是廣泛運用的一種綜合方法。家庭、學生、學校要加強聯系,形成“教育環”。
3、融合式綜合方法
在這種綜合方法中,各個單項教育方法相互結合之后,發生了性質的變化,通過方法之間的相互吸引,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產生新的教育方法。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多種教育方法和手段綜合作用所創造的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具有高度綜合性和創造性,對人的思想、行為、情趣、能力、知識等產生綜合作用。[5]建設校園文化必須要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大學生現在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是大學生的自然優勢,他們除了對知識的渴望,對理想的憧憬外,他們還有著活躍的思想和廣泛的興趣,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教育應該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僵化模式。一是要進行文化活動建設,參加實踐活動,增加他們與社會接觸的機會,鼓勵他們在寒暑假期間,自行組團、自擬調查課題,采取旅游、實習、打工、社會調查等多種方式進行社會實踐,開展一些讀書會、報告會、主題班會等活動;二是進行文化場地建設,學校文化場所是學生經常組織、參與各種活動的地方,擴大活動場域優化設備,功能多樣,有利于進行知識和文化的傳播,思想的相互交流。三是強化大學生關心社會、服務社會的公民意識。讓學生走出校門,涌入社會,培養他們關心他人、互幫互助、尊老愛幼、誠信禮讓的良好品德。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融思想、知識、技能于一體,采用多種教育、管理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方法。
參考文獻:
[1]尹紅領:《加強當代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新思路》,《河南教育》2007年第8期。
[2]鄒丹蓉:《談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年第11期。
[3]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9頁。
[4]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頁。
[5]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