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居民人際關系,是促進新型社區建設、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人際關系問題,又是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所出現的新問題。本文將介紹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居民關系,指出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中提高居民人際關系的主要方式,幫助社區構建符合群眾需求、契合群眾滿意度的社區教育。
【關鍵詞】:社區教育社區居民人際關系
隨著城市化的進展,已經逐步建立了基于住宅樓的城市空間劃分,進而形成了城市社區。居民不再只是社會人、也是社區人。社區的形成,標志著人與人之間更近的人際關系。社區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終身教育方式,近年來在全國逐步推進。在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勢必涉及到新的、基于信息化的教育資源配置問題、教育機會分配問題,由此也引發了社區居民在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人際關系問題,這本質上又是一種資源配置關系的問題[1]。因此,在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研究社區居民的人際關系問題,將是保證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建設和諧社區與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一、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中的居民關系
“社區教育”的蓬勃發展,獲益于終身教育和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大趨勢。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同時也是網絡技術、新媒體技術等教育媒介大發展所催生的一種社區教育模式[2]。在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中,涉及到多樣化的教育對象、差異化的教育需求,這勢必使得教育資源的配置、教育過程的安排等方面,與傳統的學校教育有所不同。這種資源配置過程,有必然會導致社區居民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問題,影響社區居民的人際關系。
(一)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的參與主體
在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涉及到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實施者和教育對象。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包括了社區附近的高等院校、高職院校、電大、繼續教育學院、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管理部門等[3];實施者主要是各級基層社區組織、街道、居委會等等;而教育對象則是在社區中居住的老人、中年、青年及兒童,其中,社區教育的教育重點應該是中青年群體。從參與主體上看,涉及到的參與主體數量多、群體特征復雜、主體差異性大、教育需求差別大,在教育資源配置中,存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
(二)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方式與居民人際關系
“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方式”[4]包括了各種信息化和數字化的素材、教材、課件、網絡課程、教學平臺、視頻資料等。不同的居民群體,會由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適應于其中某一種或某幾種特定的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方式,進而傾向于該方式。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很多居民都在反映社區教育資源方式的安排存在不平衡,這就導致了居民在教育訴求反映的過程中存在利益沖突。雖然信息化過程能夠使得社區教育的信息化方式更加多樣化和便捷化,但是仍可能導致居民為了爭取獲得更多的自己傾向的教育資源方式,而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的情況。
(三)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內容與居民人際關系
目前,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內容涉及到了生活保健、休閑方式、家庭技藝、家庭教育等內容。兒童及其家長傾向于有更多益智類、卡通類和學前教育類的內容;中青年人傾向于有休閑方式和家庭技藝內容;老年人傾向于有生活保健和養老服務的內容。參與主體的差異性,導致了學習需求的差異,這就要求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內容和題材不斷拓展。然而,社區資金資源必然有限,在各種教育內容之間的安排上就會存在沖突。雖然信息化過程能夠使得社區教育資源的使用成本和傳播成本降低,但是居民人際關系還是會受到教育內容安排的影響。
二、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中提高居民人際關系的方式
筆者認為,居民在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人際關系問題,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學習型社會建設進程中,信息化資源配置的問題,需要通過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改進,來正確引導社區中的居民人際關系。
(一)構建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體系
這種信息化體系涉及到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在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盡可能避免居民之間的利益沖突,努力改善人際關系。在平臺建設中,充分利用大部分居民都會使用的手機終端、平板終端和電視終端,減少中青年人和老年人在平臺使用上的沖突;人才隊伍建設時,要引入高素質的基層教育人才進行教育資源和教育方式的安排,做到科學合理;在教學資源建設的安排上,重視不同居民在教育需求上的重疊區域,例如:兒童家長和老年人都會重視學前教育的教學內容、所有類型的居民都會重視生活保健的內容。在這些重疊區域要側重進行教學內容的編排。
(二)構建社區教育的分層教育
借助信息化過程中對教學時間和教學平臺安排的靈活性,根據不同的居民類型和生活特點來進行分層教育,分層主要指的是時間和內容的分層。例如:在日常的上班通勤時間,主要推送老年人關注的教育內容;在下班和晚間,主要推送中青年人感興趣的教育內容。另外,可以借助信息平臺的技術,錄入社區居民信息,設置各自傾向的教育內容推送時間、推送主題,降低居民對社區教育的負面情緒,使得推送內容最大限度地符合居民的教育需求,減少居民在教育資源配置上的沖突感,緩解居民人際關系。
(三)創新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方式
當前的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方式,主要是借助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來使得教育資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這種建設過程的主體仍然是社區,而不是居民。因此,需要創新一種居民參與式的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方式,例如:建立微信興趣小組、微博小組和BBS聊天板塊、開發居民互動app等等,促進居民在社區教育過程中的聯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社區凝聚力。
三、結語
綜上,傳統的社區教育過程很有可能會導致居民在爭取教育資源過程中的人際關系緊張問題,而居民在社區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需要在發揮教育資源最大化的基礎上,借助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和居民參與度等方面降低居民利益沖突、建立良好的居民人際關系,促進和諧社區和和諧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1]胡小軍,郝紹華. 推進網絡時代社區教育信息化的對策建議[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01:15-18.
[2]董廷玉,王彥琦,郎益夫. 社區教育在市民文化素質提升中的功能定位及實現路徑——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為例[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5,04:70-75.
[3]李小娟,宋軍平.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信息化教育資源配置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4,31:145-146.
[4]徐明怡. 社區居民的教育需求與社區教育課程開發策略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