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營養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于我國在這方面的教育起步晚,缺乏適應時代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本研究通過資料調查、問卷調查,聽取專家意見,在此研究基礎之上,對醫學營養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能為醫學營養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有益的理論指導,推動我國醫學營養學的發展。
【關鍵詞】: 醫學營養學; 培養目標; 課程設置
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營養工作者曾對住院病人進行營養調查,發現住院病人營養缺乏癥的發病率高達45%~50%,嚴重影響了住院病人的治愈率〔1〕。此后十多年,隨著醫院臨床營養支持工作的開展,發達國家住院病人的營養不良率降低了一半,病人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治愈率與病床周轉率則大大提高,取得了極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2〕。因此在現代醫學中,臨床營養支持治療與藥物、手術治療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各方面對醫學營養學認識的不斷加深,醫學營養學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由于醫學營養學在我國起步比較晚,我們的培養水平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尋求一種能夠適應醫院現狀的醫學營養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是本課題研究的當務之急。通過查閱國內外有關醫學營養學教學方面的資料,我們對醫學營養學專業的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一些比較研究,并且對部分醫院的醫護人員、醫學院校的學生和病員以及病員家屬的營養學知識和認知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并聽取了相關臨床醫學、營養學以及教育學方面專家的指導性意見和建議,結合我國目前在醫學營養教育方面的實際情況,就醫學營養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能為醫學營養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有益的理論指導,推動我國醫學營養學的發展。
1 醫學營養學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模式
培養目標是一個專業規定培養專門人才的標準,也是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有的學校把該專業的目標定位在“以營養為手段,解決疾病與康復的營養治療與支持問題……”,有的定位于“具有營養專長的臨床醫師”〔3〕,這些培養目標都是單純從臨床醫療的角度出發,沒有考慮到群體的合理營養問題。《衛生部關于加強臨床營養工作的意見》中明確界定了臨床營養科室的任務“是負責全院病人基本膳食與治療膳食、診斷膳食、代謝膳食及要素膳食的調配、制備與供應;承擔疑難、重危及手術病人的營養會診;制定病人的營養治療方案及進行膳食指導;檢查營養治療的臨床效果及營養管理實施情況;開展營養宣教、咨詢、教學和科研工作”〔4〕,可見,臨床營養師除擔任臨床醫療工作外,還必須承擔群體的公共營養指導工作。因此,我們對醫學營養學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作如下定義:培養具有醫學和營養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從事醫院臨床營養治療和營養管理,以及食品研究開發和食品監督管理,食品營養評價、營養科學研究單位的工作和高等院校營養專業的師資的高級專業人才。要求本專業學生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理論知識,營養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完成從事臨床營養治療工作的基本訓練。使學生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人體營養需要及營養水平鑒定的基本知識和技術,臨床營養治療方案的制定和病人膳食指導;掌握食品營養價值的分析原理及技術;掌握食品污染的檢測和防治原則,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和營養管理的主要技術規范。醫學營養學專業培養的是具有營養專長的醫生,可以勝任營養醫師、醫師、營養師,或擔任教學、科研、食品衛生管理及相關單位等工作。
2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2.1 課程設置 。
表1 醫學營養學專業課程設置及分類(略)
從表1可以看出醫學營養學專業是在公共基礎學科、臨床醫學學科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專業課程體系,我們制訂的教學計劃中,公共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和臨床課的安排與預防醫學等非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安排基本同步,公共課、臨床課和專業課程的比例符合教育學規律,專業課程設置也是基本符合學科發展原則的。
2.2 教學內容 醫學營養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理論知識,營養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由于該專業學制為4年,共開設50門課程,其中臨床實習和營養專業實習各占26周(含節假日),《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與儀器分析》、《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內科學》、《食品微生物學》、《基礎營養學》、《臨床營養學》、《食品衛生學》、《食品分析學》及《食品毒理學》為該專業主要課程。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考慮到在實際工作中要與臨床醫生、病人和病人家屬打交道,同時還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如身體狀況和經濟狀況制定出適合于病人的營養治療方案,因此我們在新的課程體系中增加了《組織行為學》和《衛生財務管理》等人文類課程,此外,我們還開設了《餐飲業務管理》、《營養教育原理與方法》等選修課程,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
3 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3.1 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醫學營養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是必須具有營養專長的醫師,為使他們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就必須安排他們到教學實習點進行專業實習。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了解臨床營養的實踐,參與營養治療過程,了解并參與臨床營養科室組織的討論,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因為臨床營養在我國各地發展水平不同,臨床醫療質量好的醫院并非在臨床營養應用方面做得很好,所以醫學營養專業實習點的選擇非常重要,必須在反復考察、論證的基礎之上選好實習點,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由于畢業分配,學生在實習期間找工作,請假比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習的質量,因此除了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和組織紀律性教育外,在實習時間安排上予以統籌考慮,以減少工作的失誤,確保實習質量。
3.2 對學生進行科研能力的訓練 本專業培養的是高級醫學營養人才,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必須的實驗和基本訓練,如文獻檢索、調查研究、數據的統計分析處理、總結報告等,我們認為還應該開設一些專題講座和舉辦學術報告會,使學生能了解到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還可以讓有經驗的老師組織學生科研興趣小組開展專題研究,在實踐過程中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
3.3 教學內容的改進 在對臨床醫護人員、病員及家屬進行的營養學知識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的營養學知識水平偏低,對臨床營養治療缺乏必要的認識〔5〕。而醫學營養專業的學生將來的主要工作對象就是此類人員,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除了必要的專業知識、學科前沿發展動態這方面內容的講授之外,有必要給學生傳授一些關于醫學營養宣傳教育的知識,使學生具有必要的“開展營養宣教、咨詢、教學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Hu SP, Wu MY, Liu JF.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among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in Taiwan.J Am Coll Nutr,1997,16(5):439-442.
[2]Susan Wilt.Knowledge,attitudes,treatment practices, and health behaviors of nurses regarding blood cholestero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Preventive Medicine,1990,19:466-475.
[3]黃堅. 醫學營養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淺析. 西北醫學教育,1998,16(3):149-151.
[4]衛生部.衛生部關于加強臨床營養工作的意見.1985年10月4日發布.
[5]李百勝. 南通市區臨床醫護人員及實習醫生、醫學院學生營養學知識現況調查. 南通大學學報,2005,25(4):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