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學校的校園暴力事件真可謂是五花八門,而且還呈現出低齡化、群體性、團伙化、手段成人化等特點。中關村二小的“學生受傷害”事件、云南大理一職業學校的校園暴力事件、貴州一初中男生因拒絕幫他人作弊被群毆致死……這一系列的校園暴力事件在我們面前上演,校園欺凌的話題也一次一次地引發社會的關注。針對這種校園暴力欺凌事件日漸增多的局勢,國家政府也都做出了相應的對策。然而校園暴力事件依舊在發生,甚至是呈現出越演越烈的態勢。究其原因,既有來自社會、家庭方面的,又有學校方面的原因。因此,只有標本兼治,從社會到家庭再到學校,從多方面著手,才能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減少這些中小學暴力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校園暴力;原因;措施
一.校園暴力事件產生的原因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些事件的發生,有很多的原因。首先就是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則會導致孩子的價值觀受到影響。在很多的校園暴力事件中,施暴者大多都是留守兒童或者是單親家庭的兒童,他們從小就沒有受到家長足夠的關心以及必要的教育,因此容易造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另外,在現代的社會中,很多家庭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因此在矛盾發生時,很多情況下都不能妥善解決,從而很多孩子都有以自我為中心,養尊處優的壞毛病,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缺乏社會交往能力,長此以往就會產生社會交往障礙,因此這樣的人更容易產生攻擊行為。大家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么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家長的日常行為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如果父母平時的言行就很粗魯,那么孩子必然會父行子效,在與同伴相處時,也會做出類似粗略的行為。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校園暴力事件產生的一個因素。
同時,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的短板問題:只有年滿14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故意殺人、傷人才負刑事責任,14周歲以下則不用負刑事責任。在這樣的社會情形下,更容易導致一些青少年產生僥幸心理,甚至是有恃無恐的心理,最終釀成了這些無法彌補的大禍。對于這些未得到刑事責任年齡的青少年不能一放了之,要從思想上更多的去教育他們,行為上更是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讓他們整改。
同時學校也是遭受這些暴力事件產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教育功利化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有些學校只是一味地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己學校的升學率,從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當面的教育,忽視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得部分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導致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繁發生。因此,校園暴力事件的頻頻發生可以歸結為相關教育的缺失。
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也離不開社會這個大家庭。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中小學生因為交友不善,或者生活在惡劣的社會環境中,從而耳濡目染,長期以往在發生問題或者糾紛時就容易采取攻擊性的行為。隨著現代科教的發展,網絡上到處都可見影視作品中暴力血腥場面的視頻,以及校園傷害事件的相關視頻以及一些暴力游戲的產生。部分青少年在網絡上看到這些視頻后表現出的是對生面的漠視,甚至有些青少年還要去模仿,因此生命權教育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同時網絡上這些視頻和游戲的發布有關部門也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這些事件的發生需要更多得去反思家長、學校和社會的責任。
二.校園暴力事件的危害
作為校園暴力事件的欺凌者而言,不僅是身體上受到了一定的傷害,甚至是在心理等方面都會受到嚴重的創傷。作為施暴者,也會造成一定影響,他們甚至會形成崇尚暴力、遇到事情就用暴力解決的習慣。這些不良的想法和行為方式,如果得不到外界的干預和正確的引導,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與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這些暴力事件的發生,不僅是讓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甚至對社會的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也沖擊著社會的道德底線。校園暴力事件對學校和學術的危害與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三.解決校園暴力事件的措施
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學校、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以及影響必不可少,加強、改進思想道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向善心理,從小培養孩子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學會感恩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是非觀。讓他們在懂得保護自己的生命的同時,也要學會尊者愛護他人的生命,加強青少年的自身修養,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升他們的法律素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首先要起到帶頭作用,要大力加強家庭法制建設,以身效法。家長在對孩子的社會交往與矛盾糾紛的處理上要加強培養,時時刻刻教育孩子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同時作為家長和教師更要起到一個監控的作用,將學生施暴的想法或者行動扼殺在搖籃里。
作為學校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用嚴格的管理制度來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預防和減少暴力行為的發生。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為大家服務的行列中來,在活動中讓學生慢慢體會到要尊老愛幼、幫助他人的意識。也可以多開展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主體班會。讓這些優良的傳統在學生的腦海中很深蒂固。在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律保障的同時也要加強對中小學生暴力事件的懲處,來努力遏制中小學生暴力事件的發生。學校的老師以及保安人員要加強巡邏,防止社會的不良青年偷偷溜進學校,以免造成不良事件的發生。在學校的走廊,樓道拐彎處,以及一些僻靜的地方多裝一些監控探頭,以便更有效、全面地掌握學生在學校的情況。要加強學校法制建設教育,明確懲戒與體罰的區別,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教育進行懲戒,而不是使用非正常的暴力手段。同時也要積極與當地的政府機關緊密合作,來營造健康和諧的外部環境。在事前預防的同時也要做好事后的處理。對校園暴力、欺凌事件的行為要進行嚴肅的處理,對于那些情節嚴重的犯罪行為,必須要依法對施暴者追究法律責任。目前,我國針對校園暴力雖然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政策中還是存在著不足之處。我們不能把年齡小來作為惡意犯罪的借口甚至是“保護傘”。對于那些施暴者,我們可以學習西方國家,制定專門的處置辦法,要用法律來約束他們、來威懾他們。社會各界也要為未成年人的成長營造出良好的環境,對于網絡上的一些校園欺凌事件的視頻有關部門不能坐視不管。一些網絡媒體在報道有關暴力的新聞和消息時應避免對暴力手段進行細節的描述,而更多的是告訴觀看者這些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從而給觀眾以一定的警覺。
西奧多.羅斯福曾說過,沒有自由的秩序和沒有秩序的自由同樣具有破壞性。我們不僅要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更要采取適合的教育方法。對于校園暴力事件,不僅要做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合力解決,通力配合,更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更好的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只有做到了“多管齊下”,“懲教結合”,才能“標本兼治”。
參考文獻:
[1]阮文祥.近年越南校園暴力現狀[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4(5).
[2]邱關軍,劉佳.國別視野下中小學校園暴力的防治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 2010,07(5):29-33.
[3]吳春發.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高校校園暴力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
[4]楊益琴.美國中小學校園暴力預防研究[D].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