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教師若想要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就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如何與學生構建出和諧關系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進而來促進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和諧關系
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相處關系是促進班主任教師管理好班級一切事物的基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班主任教師的有效引導對學生未來的幫助很大。因此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傳遞出更多的積極能量,從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積極的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小學班主任教師若想在班級內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最關鍵的就是要與學生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教師應時刻考慮到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多理解和包容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動,只要這樣才能促成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在與學生的實際交流中要最大限度的以朋友身份對待每一位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愛與尊重,對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基于班主任的實際工作而言,若想實現有效的班級管理,就要轉變以往的管理理念與形式,多以平等的師生觀為管理基礎,在具體班級事務管理中做到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在確保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的前提下,還要積極的與學生家長進行及時溝通,從而能夠在家長那里全面了解到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學生們的不同問題制定出管理策略,促進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班級管理方式上的創新
由于小學生性格都較為活潑、好動,對于身邊的一切新鮮事物產生出濃厚的的興趣與好奇心理,因而大部分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面對這一情況,身為班主任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的理解并尊重學生這一明顯性格特征,針對不同學生展現出的個性化差異,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有效管理方式,制定出相應的班級管理規范要求,其具體內容主要是針對學生上課紀律表現及不好行為習慣,進而進行規整和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從根本上增強學生遵守行為規范意識,促使學生長期在這種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具體的做法可以參照以下幾方面內容:其一,班主任教師在組織開展日常的班級管理活動中,要遵守適度原則,合理的控制好學生學習與放松的時間。其二,班主任教師可以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創新的管理方式,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管理班級,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來,這樣做不僅可以充分的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進一步的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三,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每人每天輪流管理班級,鼓勵學生在每天接管前,都要上臺做一下簡短的管理流程匯報,根據上一名學生的管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以此來鍛煉學生勇于發言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與互動中獲得提升。通過上述的管理形式,有利于學生樹立主人翁的意識,教師可以在營造出的和諧氛圍下有效提升班級管理質量,從而在實踐中起到卓越的成效。
三、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好榜樣
小學生自身還沒有完全養成判斷對錯的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再加上小學生模仿能力都很強,教師一旦有過格的行為,都會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并對學生內心造成一定的傷害。例如:網上經常會曝光出班主任由于學生不聽話而動手打學生的事件,學生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必然會對其身心造成一定的陰影,由此萌生出暴力假想,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教師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為了達到高效的管理質量,教師首先就要不斷的自我完善,提升自身的專業道德修養及綜合素質,豐富知識儲備,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在實際班級管理中也要不斷總結以往管理上的過失,在班級管理中為學生傳遞更多的德育教育,針對管理形式進行不斷的創新與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的服從于班級管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也要適當的滲透班級管理的理念方針,從而提高小學生日后的學習能力并為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行起到了積極的教育影響。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構建出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快速的提升小學班級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還能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所幫助。身為小學班主任教師要積極的轉變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站在學生的基點上與學生進行真誠的溝通,對學生的自尊心給予保護,進而在小學班級中構建出和諧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李云潔.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
[2]馬夢茵.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經驗點滴談[J].學周刊2015(03):105—105.
[3]梁江云.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